第六十三章 天子東歸[3](1 / 3)

夜色深沉,有人在營寨外大聲呼喊,黑暗之中,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圍在外麵,營中士吏人人麵白唇青,惶惶不安,兩股戰戰幾欲先走。隱藏在陰影中的人,不知不覺間減少消失了。寒冷的北風呼嘯而過,卷起片片落葉,平添了幾分淒涼。

獻帝疲憊地僵坐在那兒,一動不動,思緒混亂成一片。在他短暫的生命裏,曾經看到過太多親人的死亡了。母親王美人,是被何皇後毒死的;父親靈帝,滿懷著遺憾病死的;祖母董太後,舅舅董重,都是被何進等人害死的;而何進、何皇後,又被董卓殺掉了;還有兄長,如今,要輪到他自己了嘛……

想到此處,似有一隻冰冷的蟲子從脊背爬上去,獻帝不由自主顫栗了下。

那日,獻帝離了長安城,一路向東。但是,隨後的生活,卻遠不如他想象的好,反而每況愈下了。

獻帝大肆封賞,希望能安撫眾將。他任命張濟為票騎將軍,允許他開府置僚屬,待遇與三公相同;任命郭汜為車騎將軍,楊定為後將軍,楊奉為興義將軍,都封為列侯。又任命原為牛輔部曲的董承為安集將軍。可是,空頭銜並不能滿足郭汜。回過味來的郭汜幾乎立刻就反悔了,想讓獻帝前往左馮翊高陵,而公卿與張濟都認為應該去弘農,反複商議也決定不下。獻帝隻好派使者告訴郭汜,去弘農離祭祀天地之處和祖先宗廟較近,請郭汜不要猜疑。

說實話,郭汜聽了此言,猜疑就更深了。眼看著獻帝要脫出掌握,郭汜說什麼也不同意。張濟屯兵陝縣,弘農是他的地盤,所以他非常支持獻帝搬到那裏去。有了張濟、楊定、楊奉等人的支持——盡管這支持不太堅定——獻帝已非昔日的傀儡。一氣之下,獻帝絕食以示抗議(感覺差不多少^_^)。郭汜勢單力薄,被迫妥協,同意獻帝東行,至於是否去弘農,他也沒有答應,隻說過後再議。

郭汜出於無奈,自是心有不甘,便陰謀劫持獻帝重回長安。但他的陰謀卻被侍中種輯知道了,就秘密通知楊定、董承、楊奉,命令他們率軍到新豐會合。郭汜陰謀敗露,便拋棄他的軍隊,逃入終南山。

此時,車駕才剛剛東行,新豐縣位於霸陵以東,不過兩日路程。獻帝這一路比蝸牛還慢,走了快一個月了,卻隻走了三天路程。接下來,車駕又在新豐盤棧了近兩個月。與郭汜的捕曲大戰一場,方才東行華陰。張涵聞知此事,卻笑個半死,由此可知,獻帝依然任人擺布,不能當家作主。

侍中種輯在前麵剛立了一功,然後便原形畢露了。此人也不是什麼好鳥,他和楊定、董承早有勾結,隨後就一起誣陷寧輯將軍段煨。段煨屯兵華陰,重視農事,而嚴明軍紀,不曾放縱部屬劫掠,在董卓餘部中獨一無二。天子東歸,段煨作了充足而周到的準備來迎接獻帝。可想而知,獻帝在欲求梗米而不可得之後,遇到這樣妥善的招待,心情是如何舒暢,對段煨的印象是多麼好了。

因此,無論楊定等人如何編造謊言,獻帝都不肯下詔討伐段煨。而段煨也對得起獻帝,楊董等人一連攻打了十餘日,段煨對獻帝和公卿的供給始終如一。到了如此地步,獻帝哪兒還不明白,就下詔令他們與段煨和解。

段煨占了地利,楊定、董承等人久攻不下,就勢順坡下驢了。可惜,晚了!

獻帝這一去,正是打破玉籠飛彩鳳,遁開金鎖走蛟龍。李傕、郭汜後悔莫及,忽然聽說在華陰與段煨交戰。欣喜之下,二人便合便前來,以援救段煨的名義,想乘機劫持獻帝還都長安。楊定見勢不妙,不戰而逃。在這個緊要關頭,張濟又出了變故。原來,獻帝居於楊奉營中,楊奉、董承趁勢把持了朝政,張濟辛勞一番卻白白為他人做了嫁衣,一怒之下,再次跟李、郭汜聯合。

一路追逃,便到了弘農。弘農北是大河,東有東澗,李傕、郭汜就在這東澗終於趕上了獻帝。此消彼漲之下,獻帝一行反落在了下風。一場大戰,楊奉、董承兩軍大敗,被殺死的文武百官與兵士,不計其數。禦用物品、符信典策、圖書檔案等,幾乎全部散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