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兩拐呼叫塔台!洞兩拐呼叫塔台!”
崇山峻嶺之上,蔚藍天空之間,一架編號14027的銀白色戰機正穿梭在萬米高空的朵朵白雲之間。
“塔台收到,洞兩拐請講!”
“我機已完成戰備巡航任務,未發現異常情況,現在高度1萬4,請求返場!”
全封閉式機艙內,一身墨綠色高空代償服,頭戴白色紅五星全封閉式飛行頭盔的邵凱透過頭盔內無線電向塔台申請返場許可。
“塔台收到,洞兩拐可以返場,注意下降高度與空速!”
“洞兩拐收到,即將返場!”
白色飛行頭盔內,麵色沉靜的邵凱熟練的設置接下來的飛行參數及航向設定,被白色勞保手套包裹的雙手顯得那麼靈活與輕巧,參數設置好右手壓杆,左手將節流閥推到最底。
而他座下的銀白色戰機則是現役主力戰機殲8Ⅱ,目前華夏空軍的王牌戰機。
從70年代開始,世界各國的戰鬥機在技術和性能上都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尤其是作為華夏最大的威脅的蘇聯已經普遍裝備了米格-23型戰鬥機。
為了在比較短的時間裏用較少的費用研製出足以與米格-23一類戰鬥機對抗的機型,華夏空軍也同時提出了改進殲-8飛機作戰性能的要求。
加上華夏與西方國家的關係有了很大的改善,在軍事交流中我國空軍和航空生產部門對國外先進航空科技和作戰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
雖然引進西方國家作戰飛機的計劃都因為經濟因素而沒有成功,但是在設計思想和成品引進方麵收益很多。
殲-8Ⅱ型殲擊機就是結合西方國家戰機設計思想及成品方案從殲-8型殲擊機改進研發而來的。
飛行性能上在保持殲-8高空高速能力基本不變的情況下根據國外空軍在實戰中取得的經驗,提高了飛機的中、低空亞、跨音速機動能力著重提高了殲-8Ⅱ型殲擊機的滾轉、爬升、盤旋和加、減速飛行性能。
殲-8Ⅱ由殲-8的機頭進氣改為兩側進氣采用了帶輔助進氣門的2元3波係進氣道和折疊式單腹鰭。換裝了增加推力wp-13發動機,總加力推力達13200公斤。
隨著機艙內邵凱將節流閥推到最底,高品質航空燃油源源不斷被噴進加力燃燒室,整架戰機拖著橘紅色尾焰迅速下降高度向西南方向以2馬赫的速度俯衝而去。
伴隨著戰機的轟鳴,感受著加力俯衝的推背感,看著漸漸映入眼簾的地平線,邵凱不時地觀察機艙內各項儀表參數。
“洞兩拐呼叫塔台,我機狀態正常,速度1.8,高度9300,距離109!”
每隔三分鍾向塔台彙報一次戰機情況,這是所有飛行員升空後例行工作。
“塔台收到!洞兩拐注意,天氣預測你機所在航向方向會有積雨雲,注意避讓!”
“洞兩拐收到!”
聽到塔台提醒前方有積雨雲,邵凱不敢大意,再次迅速確認一番艙內儀表後透過機艙玻璃看向前方,並沒有發現所說的積雨雲團,此時正值五月初,正是氣候多變的季節。
不過邵凱還是將節流閥從最底拉到中間位置,降低俯衝速度及角度,采取最穩妥的返場方式。
“洞兩拐呼叫塔台,我機狀態正常,速度812,高度6400……”正在進行例行彙報的邵凱感覺到坐下戰機抖動了一下,緊接著機身向右傾斜開始劇烈抖動,來不及彙報機體情況,邵凱握緊操縱杆調整機身姿態,迅速檢查儀表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