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地麵引導(1 / 2)

塔台內所有人在聽到洞兩拐決定迫降後變得鴉雀無聲。

機身受損嚴重,左發失能,前起落架故障這三條空情哪一條拎出來都麵臨著降落失敗的風險,更何況現在三種空情集於一身,降落的成功率幾乎渺茫。

安靜,塔台內安靜的可怕,此時的王長青猶豫了,倒不是他害怕承擔責任,而是不敢拿一位優秀的種子飛行員的性命來做賭注。

14027號機上的邵凱,今年才23歲,以優秀的成績從航校脫穎而出,四個月的時間完成殲8Ⅱ型的改裝帶飛訓練,並順利通過單飛考核,現在放單飛還不到半年,飛行時長卻達到了124個小時。

注意,124個小時的飛行時長,是他的單飛累計時長,而不是不是飛行訓練累計時長,也就是說在半年的時間裏,他平均每天都有近1個小時在天上飛行。

這在整個空三師來說絕對算得上是蠍子拉粑粑獨一份了。

要知道空三師絕對算得上是華夏空軍史上的王牌師了,其赫赫威名全都是在戰場上一步一步打出來的。

從最遠了說初期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空三師是抗美援朝戰爭中擊落擊傷敵機戰績最高的師,擊落和擊傷敵機數也是在參戰各師中是最高的。

同時在個人空戰戰績中,排行前三名的全是空三師飛行員。

出現了6名一級戰鬥英雄,12名二級戰鬥英雄,還有一位特等功臣。後期甚至獲得過最高組織部給予“戰績大,打得好”的賀電嘉獎。

往近了說,五年前參加過國慶35周年國慶大閱兵,與大名鼎鼎的空1師組成第四梯隊接受組織和人民的檢閱。

去年五月份被最高組織部確定為重點建設部隊,這樣的一支航空勁旅,絕對算得上所有懷揣飛行夢少年的最高渴望。

而洞兩拐上的邵凱,當初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航校,經過嚴格係統的學習和苛刻的飛行訓練,且各方麵表現優異,在一次聯合對抗中被9團團長魏國棟盯上,以三架退役殲-8戰機為代價從航校換了過來。

下放連隊後邵凱直接被分配到9團第三飛行大隊第二飛行中隊進行殲-8Ⅱ型殲擊機改裝訓練。

要知道第二飛行中隊算得上是9團最先換裝殲-8Ⅱ型殲擊機的中隊,雖然隻有四架,但是相對於其他中隊的殲-7係列及初代殲-8來說,絕對是牛逼的存在了。

如此的特殊待遇彙集於邵凱一身,可不是因為他有什麼關係門路。

第一是他優異的成績,因為他是當年高考改革試驗後以五門學科全部優秀的成績考入航校的,在88年,外語才由點到麵列入高考改革實踐。

第二則是因為他過人的飛行天賦,在航校進行初教機單飛訓練時就曾帶火迫降成功過,獲得過二等功嘉獎,來到二中隊後是9團所有中隊中最快最完美通過單飛考核的。

再加上他的年紀,今年才23歲,整個空三師來說,他是最年輕的飛行員,未來的前途絕對不可限量。

“洞兩拐,我是魏國棟,收到請回答!”

就在王長青猶豫著要不要同意洞兩拐迫降申請的時候,身著大校常服的9團團長魏國棟來到了塔台指揮室,緊隨其後的的則是政委雷抒鳴。

魏國棟從王長青手裏接過送話器,麵色沉著的開口呼叫。

“洞兩拐收到,團長請講!”

遲遲等不到無線電回應,邵凱明白此時的塔台內一定正在商量迫降的可行性,要知道他坐下是一架價值3500萬元的戰鬥機,拋開他自身耗費的訓練經費不說,就戰機自身的價值及今天單發失能,誤入積雨雲團後成功改出這一係列的飛行參數就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要知道一架戰機他自身的價值是固定的,但是它所創造的飛行價值則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