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蘇霍伊設計局總部。
收到從霍季科沃基地傳來的黑匣子後,現任蘇霍伊設計局總設計師的西蒙諾夫非常重視這次空難事故。
畢竟蘇兩七從設計定型到試飛,最後到現在批量換裝部隊,西蒙諾夫傾注了太多的心血了。
同時趕過來的還有留裏卡發動機設計局的總設計師切普金。
兩人簡單客套了一番就召集機體其他係統部件的負責人或設計師投入緊張的破解分析任務中。
調查分析黑匣子,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尤其是經曆了爆炸燃燒,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損壞,想要解讀必須要先修複,然後與數據庫比對,最後經過專家校正誤碼,才能調閱黑匣子所記錄的所有飛行數據。
雖然已經修複了幾天了,可是進度依舊緩慢,根據數據專家分析,最快也得三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破譯工作。
這麼長的時間,設計局的所有人都清楚,他們自己可以耐心等待,可是華夏方麵絕對不願意等。
更何況三個月還隻是最理想狀態下的情況,萬一呢?
尤其是當伊萬諾夫彙報華夏方麵想要取消這筆軍購訂單的時候,總局的所有人都坐不住了。
雖然他們也清楚,這麼大一筆訂單,不是華夏單方麵想要取消就能取消的,可是畢竟是自己設計研發出來的飛機墜毀了,這是誰也無法掩蓋的事實。
怎麼辦?
會議室裏各部門負責人緊皺的眉頭就沒有舒展過,今時不同往日了,現在的華夏可不像以前那樣任人宰割了。
尤其是這筆訂單能為現在的國家帶來大筆的外彙儲備,根本不能得罪。
事故原因沒有調查清楚,複飛的話,風險太大了,如果再有第二架,第三架再出故障怎麼辦?
可是如果不複飛,讓華夏飛行員在這裏幹耗著,根本交代不過去。
西蒙諾夫犯愁了,現在這種局麵真的是太難了。
“要不,我們從別的基地先調一批飛機過來,先讓他們飛?”
就在眾人愁眉不展的時候,一名年輕的設計師小聲開口提議。
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所有人的目光都向那名設計師彙聚。
“如果我記得沒錯的話,霍季科沃基地的32架飛機都是同一批次出廠的,隻要咱們把這一批次的飛機與其他批次的對調一下,是不是就能解決華夏飛行員複飛的問題了?”
好家夥,果然是旁觀者清,這名設計師大家都熟悉,他是負責空空導彈研發部門的,他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找出了合理的解決辦法。
對,就按這個辦法來,西蒙諾夫稍作考慮,與其他幾名設計師對視一眼,拍板決定下來。
那麼另一個問題,該怎麼跟華夏方麵解釋這次空難?或者說,該怎麼補償?
空難發生後第一時間,華夏方麵就提出要進行聯合調查,甚至沒等己方這邊同意就組織相關領域技術專家啟程了。
這一次絕對是來者不善,設計局已經做好了迎接華夏獅子大開口的準備了。
可是這個補償總得有個提案有個限度吧?
接下來,各大部門負責人又開始商量補償方案。
霍季科沃基地這邊,沈嘉棟與林將軍在一間會客室裏竊竊私語,似乎也在商量著該怎麼爭取最大化利益。
從國內出發前,所有人都清楚,這次空難調查絕對不會在短時間內有結果,而且俄方也不會輕易同意取消這筆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