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時的邵凱對於師部關於他的後續安排根本毫不知情,他現在心中就一個想法,該如何將那架無人機給打下來。
華夏軍方也曾經從以色列購買過一批長空係列無人機,不過都是裝備給陸軍用來給炮兵定位和校射偵察使用的。
空軍這邊隻有殲6嚐試將其無人化進行遙控指揮,但是遙控係統這一塊對於華夏來說直接就是一片蒼白。
所以才有了指揮部要求邵凱要盡可能完整地將這架無偵機擊落。
沿著海岸線一路向北,現在邵凱已經到了屏坦西北方上圍營上空,按照現在的飛行速度,再有五分鍾的飛行他就會到達山白島上空。
邵凱現在比較糾結的是要不要進行釋放電子幹擾,畢竟在升空前他可是特意搭載了一台拖拽式電子幹擾吊艙的,甚至還裝備了大量箔條和熱誘彈。
電子幹擾吊艙主要作用就是對敵方雷達或電子係統發動幹擾和攻擊。
電子幹擾吊艙可以針對敵方雷達發射和接收雷達波的波段,施加大功率雷達雜波幹擾,使敵方雷達無法對發射的雷達波進行識別,從而造成敵方雷達短暫失效,進而達到掩護己方目標的目的。
電子幹擾吊艙同樣還可以用於幹擾敵方導彈的雷達導引頭,使其失去引導能力。
按照他的推斷,那架無偵機很可能就潛伏在東陽島附近空域,如果現在釋放電子幹擾,很有可能打草驚蛇。
如果現在不開啟電子幹擾,那麼他就會在靠近無偵機的第一時間被發現,而且到現在他都沒有那架無偵機的準確方位。
能留給他的機會可能隻有一次,如果一擊不中,那架無偵機要麼向他反擊,要麼啟動自毀程序,這兩種結果都不是他想要看到的。
稍作思考,邵凱決定還是以求穩為妙,現在要先找到那架無偵機,然後在做打算,想到這裏,右手繼續拉杆開始爬升,他打算利用高度來換取時間和空間。
蘇兩七的最大升限能達到18000米,現在他打算爬升至一萬五,先繞到山白島附近看看能不能發現那架無偵機的身影。
沒有了機載雷達的輔助,他現在隻能依靠海圖來確定自己的方位,在一萬五的高度想要準確確定自己的目標方位顯然是很困難的,因為沒有任何參照物供他進行判別。
他現在能依靠的就是駕駛艙內的adi(水平姿態儀),通過這個顯示儀表,相當於從機尾後方看飛機的投影,判斷現在的飛行姿態。
同樣還有跟adi作用類似的hsi(水平位置指示儀),與adi有所不同的是這個儀表相當於是從飛機上空俯視飛機,來判斷飛行狀態。
而且hsi也相當於飛機的機械導航,他能根據機載計算機判斷航向信息和導航距離,這也就是為什麼起飛前要先搭建航線的原因。
通過這兩個主要儀表確定了飛行姿態及航向方位沒有問題後,邵凱再結合太陽方位不斷做出調整。
現在的他是向北飛行,東陽島對於他來說就是在東麵,也就是在他的右側,所以根據機艙內陽光投射的倒影也能確定大概方位。
很快,他就到達了山白島上空,在這裏邵凱調整好飛行姿態與航向後選擇釋放電子幹擾吊艙,對附近空域進行電子幹擾。
直接將幹擾功率開啟到最大限度,然後以超高音速對東陽島附近空域進行盤旋偵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