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 章鑄劍計劃(1 / 2)

金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一家集化纖紡織、國際貿易的錦綸紡織廠,於87年秋正式改名為金輪金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其公司生產的錦綸(也就是尼龍布,一種耐磨耐腐蝕的聚酰胺纖維)以先進的生產工藝,優秀的產品質量而遠銷海外,算得上是整個亞洲地區最大的化纖紡織基地。

其名下有三個子公司,分別為金輪工程公司;金輪紡織公司;金輪航運公司,可以說是集生產運輸及銷售一條龍的一條完整產業鏈。

而今天,屬於金輪集團旗下的一支達二百人的大型工程隊伍將要搭乘他們的遠海貨輪前往沙漠之國。

溫州港口,1艘排水量達兩萬噸的遠洋集裝箱船已經裝貨完畢,貨輪甲板上麵的條形集裝箱被碼放的整整齊齊。

港口碼頭上,一支二百人規模的施工隊伍穿戴著幹淨整潔的工作服等待登船通知,畢竟這趟遠航要經過24天的長途航行才能到達目的地。

如果注意看的話,這支隊伍裏都是清一色的平頭小夥子,根本不像是平時外麵工地上看到的施工隊伍。

整支隊伍安靜整齊的排成兩個百人方陣,隊伍最前方有幾名西裝革履的領導正在向他們交代遠洋航行注意事項。

靠近貨輪的那個方陣裏,曾經去師部報到過的邵凱也赫然在列。

邵凱也與其他人一樣,穿著一身屬於金輪工程公司的嶄新工服,不過此時的他已經神遊天外,腦海裏浮現著曾經在師部看到的那份絕密計劃。

那份計劃代號‘鑄劍’,也就是當初參謀長向邵凱提問該如何鑄就一把絕世好劍,不過邵凱給出的回答也跟這份計劃有點相似之處。

鑄劍計劃,也就是華夏最高軍事委員會聯合華夏空軍聯合製定出的一份長期實驗性戰略計劃,旨在鑄就華夏第一道空天利劍,禦敵於藍天疆域之外。

計劃的第一步,就是鍛打,也就是說邵凱連同從全軍挑選出來的十名精英飛行員為這次鑄劍計劃的劍胚。

這次跟隨金輪工程公司去往沙漠之國,就是對這些劍胚進行鍛打淬煉。

畢竟華夏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但是和平不是口頭上爭取來的,沒有絕對的實力,所謂的和平不過是一紙空談。

當年的沙漠勇士蘇爾坦親王在華夏成功借到東風,經過近十年的促進發展,兩國之間貿易往來越發頻繁了起來。

自打兩國成功建交,沙國也成了華夏最主要的外彙輸入國,每年的外彙貿易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不斷增長。

而今天,這艘金輪號遠洋貨輪所搭載的就是就是去年年末訂購的一批武器裝備,其中不但有步槍彈藥,還有各型外貿版本的重型武器,例如防空導彈主戰坦克等等。

而這支二百人的工程隊伍同樣也有另一層身份,他們皆是來自航天科技和北方兵器集團,屬於航天科技的技術人員對當年沙漠勇士‘撿到’的二踢腳進行係統升級。

北方兵器這次則是作為技術指導,畢竟這麼多的武器拿在手裏如果不會使用那就跟燒火棍沒什麼區別。

提起沙國,大家總愛用“頭頂一塊布,全球我最富”調侃兩句。

但實際上,直到上世紀發現石油資源以前,這個沙漠之國一直窮得叮當響,殖民者見了都搖頭,恨不得把這塊燙手山芋趕緊甩掉。

可以說,沙國從三次建國到發家,再到如今的“穩坐金山”,簡直就是中東地區的一個傳奇。

沙國位於阿拉伯半島,大片大片的土地被沙漠覆蓋,生活在這裏的阿拉伯人隻能遊牧為生,一輩子都走在循環往複的尋找綠洲的路上。

自打1928年,沙國的土地上湧出了第一桶石油;此後,一座又一座的優質油田宛如雨後春筍般接連往外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