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軍隊出征時,祭祀與典禮都有既定的明文規定,絲毫馬虎不得。
先是由太仆寺占卜擇定良辰吉日,在太廟之中由皇帝(當然現在是太後武氏)率領統兵將領祭告先皇諸帝,然後賜給主將代表權威的斧鉞。連台詞都是比較固定的。比喻說‘從此以往,上至於天將軍製之;從此以往,下至於泉將軍製之’。言下之意,便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一切聽由將軍臨機獨斷。
當然,儀式僅僅是儀式。誰又能真正做到‘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呢?尤其是現在府兵製為主的情況下,諸道州縣的兵馬,基本都由朝廷控製。鎮邊大將也不敢隨意尾大不掉。諸如程務挺就是最好的例子。他獨鎮北疆數年,還不是聽到一點風吹草動就不敢大意,主動撤了。因為他知道,現今的大唐朝廷,對遠在天邊的軍隊也有著強有力的控製權。
這便是府兵製的優點所在。至於後來募兵製逐漸取代了府兵製,直至演化出節度使,朝廷的軍權才被分化,逐漸演變成了軍閥割據的局麵。
今天武則天的裝束就更顯得幹淨利落了。一襲金白的男式袞袍宮服,腰束龜玉帶,頭戴三梁金蟬進賢冠,儼然一副皇子出遊的裝扮。
如今她是當權太後,可以隨意打扮,除了皇帝的龍袍不可以穿其他的隨意。如今來到軍隊裏,她顯然也是刻意如此裝扮。
張仁願帶領幾員騎衛來到轅門迎接,諸將下馬行軍禮見駕。武則天的車駕在玄武轅門那裏停下,她很自覺的下了鑾車步行入營。
軍令嚴肅,自入轅門任何人不得策馬狂奔,違令者斬。除非是戰鬥之時背負令旗的斥候才敢策馬奔入報信,也隻敢跑到帥帳前三十步落馬。
武則天在諸將的陪同之下,昂首闊步走到點將台前,一路上神色嚴肅儀態持重。女官和宦官沒有跟進軍營來,劉冕朝轅門邊瞟了一眼,離得太遠看不清楚,也不知道上官婉兒有沒有在。
點將台旁邊已經搭好祭台,要在這裏舉行祭祀天地、水火、河川、風雨、瘟疫諸神的大典。武則天帶頭焚香叩拜念頌祭文,足足折騰了近一個時辰,才算將繁瑣的祭禮結束。
然後,就是給三將頒旗。
主將張仁願,得一麵唐字龍旗和主將帥旗,皆是金白紫邊的旗幟。前不久武則天進行諸番改革,連旗幟的顏色都更換了。
劉冕也終於有了自己的將旗,一麵印有‘鷹揚先鋒’和‘劉’字的紫金槊幡將旗。
劉冕行軍禮單膝拜於地,武則天手拿旗幟親手交到他手上,表情沉寂的道:“劉冕,大唐最精銳的部隊,如今就有由你執掌了。希望你不會讓予失望。”
“太後請放心。”劉冕也不多話,接過旗幟站起身來,雙手高高舉起淩空一揮展,五千越騎先鋒同時舉起手中長槊齊喝一聲——“吼!”
其聲震震,宛如奔雷。
從今天起,這一麵紫金將旗就將成為這五千壯士注目焦點。劉冕,也從這一刻起正式的成了為一名真正的‘將軍’。
他舉旗回到本陣,翻身上馬將旗幟交給了身後的祝騰,勒馬而立。
一陣疾風驟起,吹得軍營中飛沙亂舞幡旗獵張。武則天站在點將台上環視諸軍一眼,雙手抬起舉天,大聲喝道:“去吧,勇士們!英雄們!”
張仁願手提一挺馬槊,大聲喝道:“本將令:先鋒劉冕率親翊府越騎先行五十裏。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敢阻我兵鋒者,殺無赦——出發!”
“得令!”劉冕手中的方天畫戟朝前揮指:“出發——”
五千越騎調馬向東,一起奔騰開來。中軍點將台附近,三十六麵人一多高的軍鼓隆隆敲響,七十二挺一丈多長號角搭在軍士的肩頭,嗚嗚的朝天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