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天籟之音(1 / 2)

趙都背手渡步,一言不發,看見趙鴻義滿臉疑惑,便把信函遞了過去。

趙鴻義看完信函,臉色大變,楞楞看著趙都。趙都看見,笑著說道:“瞧,雨都停了,你還皺眉愁什麼呢?”說罷走到一扇窗邊,推開來,果然雨過天晴,隻剩屋簷滴水。

趙都回過身來,對大漢問道:“鄭鏢頭,興兒第一次與你出鏢押貨,他表現如何?”

鄭鏢頭一下來了精神,挺腰說道:“回相爺……”

趙都驟然伸手打斷道:“怎麼還改不了呢?要低調。”

鄭鏢頭愧然地抱拳回敬“是,老爺。”

趙都點頭道:“接著說吧。”

鄭鏢頭手腳並用地開始講述起來“此次商貨繁多,因此分為二隊人馬分別運送,那知過鬆岩縣境時,頭隊竟被劫了鏢,所押貨物也全被劫去石墳嶺匪窩,我院數十個武師亦死傷過半”

鄭鏢頭說到這裏,神情亦黯淡下來,想必當時現場情景何其慘烈,讓人回想起來也難過不以。

趙氏倆兄弟也無言語,議事廳氣氛默然凝重。

稍許,鄭鏢頭接著說道:“興公子隨二隊趕到之後,立即組織救護傷者,竟也救回了七個垂死武師,而後興公子竟隻帶三名武師前去石墳嶺匪窩……”說到這裏,鄭鏢頭又停了下來,瞟一眼趙鴻義說道“我們當時極力反對,更要多派人手一同前去,興公子嚴詞訓戒,我等才無奈作罷。”

趙鴻義微微笑了一下,點點頭,表示並無責怪之意。

鄭鏢頭雙手抱拳接著說道:“那知興公子才一個時辰,便蕩平了石墳嶺匪窩,殺了匪首十餘人眾,押著百餘殘匪及被劫貨物安全返回,無不令人歡欣鼓舞,此年少英雄,將來必大有作為,可喜可賀。”

趙鴻義麵露喜悅,卻淡淡說道:“以後他麵臨的磨練還多著呢!這算什麼?”

趙鴻義此話倒也不是托大謙讓,趙畢興武學上盡得杜二娘真傳,一群烏合之眾的亡命徒,那裏能傷得了他一根毫毛。再者趙畢興自幼便得其父兵法上的精心調教,他本人又天質聰慧,悟性及高,區區一個土匪山寨那裏又是他的下飯菜。

不過一個初出茅屋的少年僅帶三名武師,就掃平了百餘人眾的土匪山寨,確也令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議事廳不由也微微揚出一絲喜氣,趙鴻義旋即問道:“大哥,你是怎麼看待這封信的?”

趙都坐回頭椅,緩聲道:“當年秦軍坑殺我趙國二十萬軍民,任誰說詞,此仇必抱,我自有安排,以後你們不必多問,做好武院才是。”

趙鴻義與鄭鏢頭低頭不語,議事廳內氣氛頓時凝重起來,似乎連風兒都停止了吹動,隻見香爐裏的青煙筆直而升,好似一根柱子插在青銅香爐裏一般。

突然煙柱彎曲了一下,因為無風,所以煙柱並未散開。這一微小變化,三人中隻有趙都有所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