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蒼天已死(1 / 2)

大風突兀而來,鋪天蓋地的渾渾塵土,漫卷而起,久久不散,天色頓時昏暗,如同暗夜將至。

西安碑林,原本樹木蔥鬱,多年來很難見到這樣的沙塵暴。而如今,狂風突起,遊人立即作鳥獸散,工作人員也躲著看不見人。

塵土混混散散,從碑林呼嘯穿過,撲打著一位癡癡佇立的男子。

男子三十多歲,姓劉,名學,原本是附近一家租售書店的老板,多年前曾經師從河南書畫家史先生學習書法,苦練晉唐正書,終有若幹體會,近日迷上隸書,特來碑林觀摩學習。

這西安碑林,坐落於西安市三學街,清代的長安學、府學、鹹寧學均設此處,碑林於北宋二年(公元1078年)為保存《開成石經》而建立,九百多年來,經曆代征集,擴大收藏,精心保護,入藏碑石近三千方,現有六個碑廊、七座碑室、八個碑亭,陳列展出了共一千零八十七方碑石,是書法和古文愛好者的聖地,有著巨大的曆史和藝術價值。

劉學今日來,主要看漢熹平石經《周易》殘石,這塊石頭上的字,據說是漢代蔡邕書寫,骨氣洞達,爽爽有力。按照河南史先生的說法,學楷書之前,就應該先學漢隸。劉學倒是顛倒過來,先學柳顏,再學二王,把楷書練的像模像樣。不過,水平終是有限,連續幾次書法家協會的評級作品,都被刷了下來,一直無緣參加到市書法家協會。他也就最近才終於發覺,隸書對於楷書,有正本清源的效果。眼看著近期書店生意不是很好,索性關了門,跑來悟字。

剛才,他正在看石經背麵,冷不丁一位女導遊帶著一幫外國孩子走過來,邊走邊說,“中國曆史久遠,許多珍貴的文物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損毀。有的是大自然的侵蝕,有的是人為的毀壞。比如這個殘石,據說是三十年前那場****時,小闖將們砸碎的,原來多整齊的石碑啊,可惜了。”

劉學知道這石碑是建國前就爛了的,輾轉多處,殘石最後由於右任大師高價買回,捐給博物館的,因此覺得不對,剛要與那女導遊辯論,就突然一陣大風過來,天昏地暗了。

石碑此時突然發出一道暗光,背麵的刻字刹那間動了起來,劉學驚詫不已,左右看去,周邊事物並無任何不同,而石刻卻變得愈發扭曲,隱隱有什麼東西從石碑裏透出來。

作為一個現代人,科學文化熏陶多年,雖說也偶爾經受懸疑故事的渲染,但是並不會打消從小建立起來的無神論。所以,這個現象令劉學驚詫之餘,還有些心神恍惚,對未知的恐懼刹那間散布全身經絡,汗毛都豎了起來。

大風突兀而來,塵土鋪天蓋地,他都驚若未聞、視若不見,他眼睛緊緊盯著石碑,一陣眩暈襲來,撲倒在地。

風去,塵散。

遊人和工作人員從各處鑽出,紛紛議論剛才那陣狂風的怪異之處,卻無一人發覺,剛才佇立在風中看石碑的那個男子,已經消失不見了。

仿佛此人從未在這個世界上存在過。

若幹天之後,劉學的書店被警力破開,但仍舊沒有獲得其最終下落的蛛絲馬跡。劉學年近中旬,父母雙歿,早年多處奔波,一事無成,也一直未婚,書店周圍熟悉他的人不少,但是卻無一人說得出劉學的近期情況。警員無奈,隻好做失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