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洛陽危機(2 / 2)

原本,還想諫言北方有亂民詭聚,坊間流傳童謠箴語,需要朝廷重視防範的,可是刹那間,周異覺得心灰意冷,再也沒有必要講了。

這天下禍亂與否,關自己甚事?自己戰戰兢兢,生恐治下有不軌之事,盡忠職守,怎會誌在廬江太守的補償?這太後使唆使天子賣官鬻爵,按職論價,自納金錢,盈滿堂室,簡直貪得無厭,為禍猶在閹宦之上。可笑自己竟然毫不自知,還迷糊的夢想勸君納言,何其愚哉!何其蠢哉!

他這一哭,倒把董太後哭迷糊了。

她想,你哭什麼呢?不就一個洛陽令嗎?都答應你補償一個廬江太守,是你故鄉的官職,多好啊。可你哭什麼呢?難道是因為感動,可看這神情也不像感動啊?委屈?為什麼委屈?

她想了想,道:“或許事情突兀,讓卿心亂了。卿且歸去,再三思索,一旦決定,盡快回報。”

周異伏下行禮再三,一言不發,退出北宮。

王禮見周異出來,趕緊上前,道:“大人,屬下已探知北境妖教底細,容屬下回治所之後細細稟報。”

周異長歎一聲,疲憊無比的說道:“莫再提,莫再提。”

王禮大吃一驚,“縣尊……”

周異伸手止住了他。

王禮無奈,跟隨著周異離開。

晚上,永樂宮。

劉協經過這多日的聽力練習,已經能翻譯出來大多數“漢語”了,也可以慢慢講幾句簡短語句。可以聽懂別人的話,是獲取外部信息的重要途徑。可以講話,是交流的前提。對這個進度,他很滿意。

但是,獲得的消息,一個比一個糟糕。

本來這南宮的內侍和宮人,哪裏知道什麼隱秘,可皇子要知道的,並不是隱秘故事,卻都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比如,太後是不是去了北宮?主要接見了什麼人?看神情,她高興不高興?這些都是一個孝順的皇孫,可以知道的內容。

這些問題,大多數宮人都知道。

今日,周異被太後召見當堂大哭等新聞,已經被劉協得知。劉協覺得,很有必要找周異談一談。

周異本身,在整個東漢末年,僅僅是個一般官場人物。

劉協在乎的,是周異的兒子,一個叫周瑜的家夥。他不知道這個周瑜到底有沒有出生,但是他堅定的認為周瑜也算是有本事的人,畢竟要做未來東吳大都督的人,應該提前親近他,拉攏他。

通過《三國演義》,劉協記住的東西真不少。電視劇的多次翻播,就像是一遍一遍的給人加強記憶。

“但願電視劇的內容,與曆史現實不衝突、不坑爹。”

這是劉協再三祈禱的話。

劉協決定,寫個紙條,約周異麵談一次。

洛陽已經陷入沉重凶險的危機中了,他要提前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