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7章 羌營之亂(1 / 2)

長安的屯田,開展的很順利。

皇子那天一句話,免除了戰俘身份,變出來了兩萬多名征召士卒,隨後就貼出布告,明令告知,所有的建設兵,將不用再承擔其他兵役和徭役,完全可以放心安定地生活在這裏。

經過多天的宣傳,終於使他們明白,建設兵不同於戰卒。建設兵的目標,不是打仗,而是種田,建房子,建作坊。

皇子雖然年齡小,但是錦衣玉食,周圍人都很尊敬他,在這些曾經的叛逆群眾眼裏,如果能夠讓自己不凍死、不餓死,已經很好了。誰知道現在竟然還宣傳說,將來都要住得好、吃得好、穿得好。那是怎樣的日子啊?

住得好已經實現了。房子都是自己建的,整整齊齊的土牆瓦房,每一家都一模一樣。這是建設兵每日累得跟死狗一樣,兩萬多人齊動手,忙活了一個多月才建設完成的。

裏麵確實比以前的茅草屋暖和多了。

隨著房子建設完畢,春天到了,對西伐大軍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季節。

曹操被皇子任命為“屯田中郎將”。由於交通斷絕,無法請示彙報,因此沒有朝廷的背書,也沒有印綬和封邑,不過,皇子本次出來是持節統軍,本就有臨機決斷的權力,不完全算是亂命。

曹操不在意這個官職大小,隻在乎自己能起多大作用,畢竟他是準備做出一番事業的。領命之後,他立即馬不停蹄進行實地考察,了解起渭水兩岸的田地情況。

渭水兩岸的冬麥苗已經開始抽條,去年冬天的雪,使得麥苗墒情挺好,長勢挺旺。一眼看過去,綠油油的一大片接一大片。

春季正是耕地播種的好季節,隻是農具少的可憐,畜力也嚴重不足,曹操按照皇子協提供的書籍,安排鐵匠打造了一批農具,但根本解決不了大量使用的需求,田間勞力。全靠人力和木頭工具在艱難使用,效率低下,嚴重拖延了墾田的速度。

曹操急了,求見皇子。

問明原因後,劉協長時間沉默不語。

必須要有大量鐵製農具,這是近期農墾必備條件。但是武器在目前,仍起著震懾“建設兵”,維持秩序的作用,並且需要隨時支援前方,所以也是非常重要的物資,不可能在此時“鑄劍為犁”。既然武器不能化鐵,就要起爐煉鐵。

若是另外煉鐵,就要有大量人手、工匠和鐵礦石。在後世共和國,他清楚的記得,陝西的鐵礦,主要集中在漢中一帶,而關中鐵礦並不多,且鐵礦石的品質相當不高。倒是他依稀記得,自己很小的時候,大概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夕,父親曾經在涇陽縣鐵廠做過一段時間會計。

父親曾經說起過,涇陽的鐵礦,屬於什麼太原組殘積沉積鐵礦。當時自己還好奇的問,那是什麼意思?父親笑笑,撫摸自己的頭,說這是專業術語,你呀,長大了就知道了。

自己長大成年了,誰知又穿越了,可是父親呢?

劉協癡癡坐著,想著另外一個世界,不禁悲從中來,差點流下眼淚。

曹操並不知道自己彙報鐵農具不足,能導致皇子協想了那麼多,導致失神落魄。他跪坐時間久了,見皇子協沒有進一步指示,以為束手無策,就咳嗽一聲,然後鄭重提議,去長安城內強行搜集鐵製器皿。

劉協聽到咳嗽,微微一怔,忙擺手示意讓曹操不要衝動。

劉協心道,這個時代的庶民又不是大戶豪門,本就窮的要死,哪裏有什麼鐵器?就對曹操道:“昔日豪人之室,連棟數百,膏田滿野,奴婢千群,徒附萬計。後來黃巾亂起,朝廷四處平叛,豪門大閥結堡自顧,而羌人又伺機為亂,所到之處,殺燒擄掠,這些豪門見勢不妙,就帶著奴婢逃亡荊襄一帶,致使關中廣謨土地荒廢,良田無主。現在羌人窺視三輔,危及陵寢,這長安城內外,能跑的都跑了,留下的都是跑不動的老弱病殘,每日奄奄一息,能有一點鐵器,也是最後的保命什物。我等西行擊羌,本意是保境安民,最好不要再給他們雪上加霜。”

曹操沉吟道:“操也並非不顧他們的生計。若是皇子擔心他們飲食,可每日在長安城內施粥,專為報答他們的支援之恩,直到墾田結束,重新鑄成新器皿,歸還他們就是。如何?”

劉協突然問道:“既然隻是為了尋求鐵器,不知道過去長安宮內,有什麼東西是鐵鑄的,曹公不妨悄悄遣心腹去未央宮裏,尋找一下。若有,盡管化了鑄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