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悶聲發大財(1 / 2)

整個地球東西向分為三百六十度,每一度又分六十份,每一份為一海裏,而每隔十五度會相差一個小時,如果有精準的時鍾,就能確定經度。

但是這個時代用來計時的隻有沙漏或者水漏,這在搖搖晃晃的海上沒辦法使用,也不準確。

趙桓下一步準備製作鍾表,必須是航海可用的發條驅動的,而不能是鍾擺,因為顛簸的航海鍾擺的座鍾是沒辦法準確使用的。

製作精密鍾表趙桓隻知道原理,要製作出來,就靠工匠的水平了,肯定需要時間,好在這一次他們隻需要確定一個方向。

大致航海時間他已經知道了,從日本出發往美洲大概需要四個多月,這是十八世紀航海家用帆船航行這條航線用的時間。

回程因為要經過赤道,跨度更遠,所以大概需要的時間是六七個月。

趙桓沒有按照麥哲倫他們橫跨太平洋的那條航線,因為那航線是繞過南美洲南邊,走的南太平洋,有一條相對複雜的航線。

對於這些第一次出遠門的水手來說難度太大,還不如老老實實順著赤道暖流直接就漂回大陸了。

有了六分儀就能保證船隻不會偏離航線,順著洋流就能飄回家,這是最穩妥的。

趙桓現在手裏的六分儀已經經過了他的校準,大致準確了。

趙桓是以開封為基準進行校準的,當然這個不是很準確,但是現在時間倉促,趙桓又隻需要一個大致的緯度,不需要太精準,因此他沒有做精確的校準。

他現在校準加了六分儀是用的開封的緯度,因為開封剛好在北緯三十五度,隻要在這觀測北極星,得到三十五度夾角就校準了

趙桓之所以知道開封的緯度,是因為高中他地理學的不錯,也很關注一些地理有趣的知識。

他曾經看到一篇文章,說的是神奇的北緯三十五度,說北緯三十五度圈有很多神奇的事,比如降水量、亞熱帶和溫帶的分界線,濕潤地區和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北方和南方的分界線,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線,水稻小麥種植的分界線等等。

他記得高中地理的時候,知道北緯三十五度這麼多的神奇現象,他也就留意這條緯度跨越的城市,其中就有鄭州和開封,他們基本上在一條緯度線上。

所以趙桓就以皇宮為坐標進行北極星觀測,從而校準六分儀三十五度角確定下來,這樣測量其他的位置,基本上估算值是不會偏差太遠。

下一步趙桓要校準六分儀的精確緯度的時候,他準備使用北回歸線,因為北回歸線是太陽能夠在北半球直射的最北的一條線,過了這條線,太陽就沒辦法直射地麵。

所以太陽直射總是在北回歸線和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這是由於地球自轉是一個傾斜的角度造成的,也正是因為這個,地球才有一年四季的交替。

而北回歸線的準確的數值二十三度二十六分十點五,這個數值趙桓學高中地理已經背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