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炯謀其實一直很擔心船隻的情況,畢竟要遠洋到東海盡頭去,海上是有什麼樣的風浪他不知道,他甚至沒有坐過海船,但是海上風浪巨大,他當然是聽說過的。
所以如果能派出超級巨艦,他們心中就會踏實了,現在聽趙桓皇帝說把“康濟號”和“通濟號”這兩艘巨艦交給他們遠航,不由得長舒一口氣。
因為這兩艘巨艦建造時整個大宋都沸騰了。
當時為了炫耀大宋文治武功,這兩艘船做的極大,比當時通用的海船要大三倍,載重量達到三百六十噸,排水量超過一千噸,宋朝很多文人為這兩艘船都寫了不少詩詞讚譽。
其中有“巍如山嶽,浮動波上,錦帆鷁首,屈服蛟螭”。高麗國文人對這兩艘船的描繪,也都是驚歎之詞。
很多高麗人都千裏迢迢跑到海邊來,就是為了看這兩艘來自大宋的高如山嶽一般的巨艦。
當然與現在的船隻的排水量來說根本不值一提,但是在宋朝那已經是了不起的巨大兩艘巨艦了。
趙桓會造出比這兩艘船要大得多的用於遠航的巨艦,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明朝的鄭和下西洋時的寶船長度達到一百二十五米,寬五十米,排水量超萬噸,簡直跟一艘小型航空母艦差不多。
趙桓就是要製造這樣的寶船,明朝能造出來,宋朝也能造出來,因為造船技術明朝已經非常先進,隻是不需要造這麼大的船而已,如果需要當然可以造出來。
趙桓給船工一年的時間準備,在下一批遠洋的時候用上這些寶船。
趙桓想起一事,又提醒兩人說道:“你們這次出海要做好航海日誌的記錄,每天發生的事,沿途觀測的情況,天體圖以及洋流情況等等,重要的信息全部要記錄下來。
所有的信息要嚴格保密,這是下一次航行重要的參考,你們要做好探路者應該做的事。”
張炯謀兩人忙躬身答應。
等他們離開之後,趙桓吩咐翰林醫官院提舉,帶著幾個翰林醫官院的四十歲以下的太醫來見他。
趙桓告訴他們這幾天會派遠洋艦隊出征東海,到遙遠的大洋深處去執行重要的任務,需要帶兩個太醫,問他們誰願意前往?
這五個太醫都跪在地上磕頭,表示願意前往。
他們五人都是全科太醫,趙桓問了他們經曆之後,其中有兩個太醫,一個姓海,一個姓蔣,都是出生漁夫之家,小時候就跟隨父母在海上打漁的,所以有過航海經驗,正中趙桓下懷。
於是任命兩人作為第一批遠洋艦隊的太醫隨船出行。
趙桓叮囑海太醫:“這次你們會在船上,大概來去要呆上差不多一年時間,都是茫茫的大海,所以要注意一些特殊的疾病,其中有一種病叫做壞血病。
得這種病的水手牙齦出血,牙齒鬆動脫落,兩隻腳腫脹,關節疼痛,最後病情嚴重會死去。
這種病不需要用什麼藥,隻需要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
比如獼猴桃,檸檬,橘子,橙子,柿子,山楂都可以,蔬菜裏麵的豆芽,黃瓜,花菜,蓮藕都能治這種病。
所以平時你要提醒船上的廚師,給水手的餐飲中要適當的配一些蔬菜和水果,在沿途的海島上,但凡能夠找到蔬菜和水果的,當然要及時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