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嶽飛去南洋(1 / 2)

三個人相互看了一眼,泉州船廠的王良德躬身道:“我們泉州船廠有大小不一的十八個船塢可以同時修建,算下來如果是建造小型船的話,平均下來一天能造一艘。

如果是中型船的話,兩到三天能造一艘,如果是像“康濟號”“通濟號”那樣的大船的話,也不超過十天就能建造一艘。”

林凱城和徐錦忠也躬身道:“我們船廠比不上泉州,建造船的速度略比泉州少一點。”

趙桓很滿意的點頭說道:“如果說你們三個全部同時開工修建大船的話,那算下來平均三天就能造一艘,對吧?”

三個人都一起點頭。

趙桓說道:“很好,從現在開始先建造大船,按照“康濟號”的“通濟號”的排水量規模來修建。

你們要聯係新建的科研所的提舉劉益,朕已經讓他們研究出船上使用的各種新的裝置,比如張開的收集雨水的大帆,以及專門用來運馬的船等等。

可能在船的設計之上要做一些改動,你們商議著拿主意,隻要能達到朕的要求,就馬上開工,方案不必再報朕了,隻要達到朕的要求就可以。”

三個人都急忙躬身答應。

趙桓又轉頭對中書舍人胡安國說道:“從內藏庫撥皇家專款給三個皇家船廠,泉州船塢撥款二百萬貫,另外兩家分別撥款一百五十萬貫。”

對海船的修建是比不上江河漕運船的重視程度的,畢竟江河的船要用來漕運,而漕運主要是通過運河和江河,江河湖泊運輸海上航運很少用。

宋徽宗的時候除了宣揚國威出使高麗時修建的兩艘巨大的“康濟號”和“通濟號”之外,就再沒修建過這麼大的海船。

修的無非是一些用來打擊海盜征收關稅或者海上短途運輸的中小型海船,數量也不多,而船塢卻配備了大量的工匠,這些工匠沒活幹,又不能夠對外承接私活,就隻能閑著。

而工匠拿工錢是按照勞動量來計算的,沒有活幹,工匠就沒錢掙,怨聲載道,三個提舉也無可奈何,而現在皇帝大手筆撥了這麼大一筆款,這下子至少一年之內三個船廠都有活幹了。

畢竟修建木船需要的花費是很小的,而且宋朝的船都不大,遠遠比不上明朝的鄭和下西洋的大寶船,所以修建的速度是比較快的,能夠滿足皇帝的要求。

王良德想了想,又小心地對趙桓說道:“臣等這幾天在京城述職,聽說陛下在推行紙幣,這次下撥的款項是紙幣還是金銀銅錢呢?

臣擔心,如果是撥紙幣的話,在泉州等沿海地方那些人未必認賬,他們不認賬,那麼采購原料就會遇到問題。”

趙桓說道:“這件事朕會專門處理。”

隨即他又轉身扭頭對中書舍人胡安國說道:“傳旨泉州、廣州和明州衙門,三個州立即開始紙幣兌換,開始兌換三天後禁用金銀銅錢,有擅自使用者,罰沒充公。”

其他的州府趙桓沒有采取嚴厲措施推行紙幣,但是為了保證盡快讓海船用於航運,趙桓在這三個州采取了強硬措施,迅速推行紙幣,並且禁止金銀銅錢的使用。

聽到趙桓下的這一道旨,王良德等人都長舒了一口氣,如果是這樣那就不用擔心了,有官府磨刀霍霍在後麵撐腰,紙幣就不擔心發不出去。

而這之前皇家金行以及黃大郎的神州金行都已經在沿海一些重要的通商口岸開辦了分行,所以兌換紙幣不存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