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麼解釋,韓世忠和大兒子韓彥亮都長舒了一口氣,原來皇帝什麼都準備好了,那還有什麼擔心的。
隨後趙桓把高遠鴻也叫來了,跟韓彥亮見麵對接。
高遠鴻知道韓彥亮他們將在大和國的北邊蝦夷地和關東地區駐紮,並建立海港,十分高興。
因為等到他們準備充分,大半個月後出發的時候,至少在蝦夷地能夠得到補給。
趙桓把和王叫來,告訴他這次去大和國爭取封地的時候,一定要一塊適合停泊船隻的海港作為封地,也作為大宋在大和國官方船隻往來停泊的海港,下一步獲得補給就主要從這個港口獲得。
畢竟蝦夷地這些地方剛開始是沒有什麼物資的,可能補充不到更多更需要的東西,從大和國京城附近港口籌措物資補給,會方便得多,比從大宋長途運輸過去要簡單容易而且費用少。
三人見麵,為下一步的合作進行了初步的商議。商定三天後和王的迎親隊伍將跟著平清盛日本大和使團一起返回大和國。
韓世忠的大兒子韓彥亮率五千海軍護航,同時進駐對馬島,並悄無聲息地占據了蝦夷地和關東地區。
這不需要跟大和商議,因為這兩塊地本來就是無主地,直接去占就是。
趙桓設酒宴替和王送行。
大和使臣平清盛也參加了宴會,趙桓為他介紹了進入對馬島的後軍第一旅指揮使韓彥亮。
酒宴之後趙桓親自送出宮門,他們隊伍已經等候在宮門外,太上皇夫妻也來送別。
他們的兒子,一眾小王爺和帝姬也都來了,幾個小家夥還對趙桓說以後他們也願意替皇帝遠征,趙桓心情不錯,連聲稱好。
和王還是很忐忑的,趙桓把泉州剛剛修建的一艘新的排水量千噸級別的大海船調給了和王作為旗艦,命名為宋和號。
當然也就是大宋跟大和直接聯盟的意思,而韓彥亮的海軍隻有二十多艘大小不一的戰艦,也都是近期建造的,有的還是直接征購的民船。
畢竟大宋的水師適合海戰的船隻數量不太多,已經分派出去之後就不夠了,而很多民船噸位是夠的,可以達到四五百噸排水量,也是不錯的中型船。
皇家出錢征購了十來艘加入了艦隊。這個時代的商船跟海船差別不大,因為不需要配置後世戰艦特有的艦炮之類的,商船可以直接拿來作為海戰的戰艦。
一路沒有遇到大的風浪,他們順利的抵達了大和國南麵的難波京海港。
難波京就是現在的大阪,在宋朝的時候,大和國的京城是現在的京都,當時叫平安京,是仿效長安和洛陽修建的一座古樸的城池,距離大阪不太遠。
之前平清盛就已經派人先行趕回大和,向百河法皇彙報了本次商談的結果。
同時向大和的攝政藤原忠通也作了稟報,因為在這個時代,皇權已經逐漸旁落,實際權力主要掌握在藤原家藤原忠通手中,作為八歲的大和天皇的攝政王,地位等同於曹操。
當然白河法皇還是有相當大權力的,要比漢獻帝要強很多,可以說雙方旗鼓相當。
因此天皇嫁女兒,尤其是嫁給大宋的皇子這麼重要的事,藤原是必須要參與,而且要起主導作用。
因此藤原忠通也親自陪同鳥羽上皇,和年幼的崇德天皇一起到難波京迎接大宋使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