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老夫人點頭道:“也好。”
兩個人來到家門口,崔老夫人看到不遠處一顆老槐樹,上麵的槐花很多,道:“咱們吃了飯也采摘點槐樹花,娘給你包包子吃。”
崔老夫人就想對江芷蘿好,恨不能掏心掏肺那種。
江芷蘿笑著道:“好,待我回來我娘一起采摘一些槐花,我們一起包包子。”
崔老夫人道:“不著急,你還要給你爹看腳,娘一個人也能忙活過來。”
兩個人回家先吃午飯,吃了午飯後,崔老夫人給江芷蘿裝了一些東西,江芷蘿帶著回杏山村。
正好是剛吃完午飯的時間,杏山村村頭也有人坐大樹下說話。
“我們村都沒人往外賣糧食,這兩個人怎麼還挨家挨戶的串。”
“鐵了心收糧食吧,能收一點是一點。”
“江大哥都說了,最好不要往外賣糧食,江大哥一旦這樣說話,那就說明不能往外賣糧食。”
“就是,大家當年都是跟著江賢侄一塊逃荒過來的,也都知道江賢侄說話的方式,人家可不會說的太明白,免得回頭被抱怨埋怨,人家隻給提意見,聽不聽是大家夥的事。”
“當初跟著江大哥一起逃荒的一批人,有那麼幾個心術不正的不服江大哥,還不是死在了路上。”
“是他們自己蠢,不聽江大哥的意見,要不被狼吃了,要不就中了瘴氣……”
“咱們這批人反正不會在這個時候賣糧食,一斤多收兩文錢,肯定有問題。”
“杏山村原來住戶未必知道江叔的厲害,他們可能不聽江叔的話。”
“村裏人做事都習慣看別人的做法,大家都沒有賣糧食的,那麼一兩戶想賣糧食心裏也不踏實也會猶豫,這不,還在觀望,沒有往外賣。”
……
江芷蘿來到杏山村的時候,就聽到村裏一些男的聚一起討論賣糧食的事情。
聽他們說沒有往外賣糧食的,江芷蘿便暗自點頭。
不過她也意識到,他爹在村裏說話原來這麼有分量。
江芷蘿背著背簍往爹娘家走的時候,村裏人都自發的停下說話,看向她。
“這是江大哥的大閨女。”
“不愧是江大哥的閨女,以前看著有點不太聰明,現在仿佛一下子開竅了,可有能力了。”
“都說小時候受刺激了,所以反應有點慢,現在長大了就好了。”
也有一位老太太,主動跟江芷蘿說話道:“芷蘿啊,你們村沒有去收糧食的嗎?”
江芷蘿從小在杏山村長大,也認得這位老太太,道:“李奶奶,我們村有收糧食的,不過那位管事說,青州打仗,糧食價格翻倍的漲,想著從我們村收糧食賣出去呢。”
這一聽,旁邊幾位趕忙站起身,來到江芷蘿麵前,“芷蘿,你說的可是真的?”
江芷蘿點頭道:“對,嬸子大娘你們要是不信,去我們村打聽一下就知道了,而且我之前去鎮上縣城的糧店裏買糧食,一斤價格也漲了一兩文錢。”
那大娘一拍大腿,道:“哎呀,就說他們不安好心,怎麼會好端端的給咱們糧食漲價,原來問題在這裏。”
“還好江大哥提醒大家夥了,還好咱們聽了。”
“就說聽江叔的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