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1章 窮酸老兵的戰術有奇效
幾輛悍馬車陣地在索倫的命令下,開始有節奏的開火。
永遠保持交叉火力,在壓製敵人反擊的同時,還能有限度的控製對方的奔跑路線。
最後在對人人數相對集中的時候,兩個三車隊伍放棄五連發的壓製手段,全力開火一舉全殲。
‘節奏’,這個世界上所有跟運動和戰鬥相關的項目,戰術上最關鍵的永遠都是‘節奏’。
因為這才是王道!
長跑比賽,厲害的團隊可以利用戰術,帶亂對手的節奏,犧牲一個人讓同伴獲得冠軍。
兩軍對壘,你可能憑借一個突然的戰術變化占據上風,這就是因為你在迫使對方改變作戰節奏,讓他們生理和心理上都無法適應……
‘節奏’!!
防守時利用優勢火力,把敵人帶入自己想要的節奏,讓他們永遠感覺不安全,快速的打消對方的士氣。
200個巴塔的精銳,此時就被悍馬陣地上的機槍‘帶節奏’了。
其實也就6個陣地,射擊的頻率也不是特別的高,很少聽到他們連續不斷的發射,基本上都是一個三連發接一個五連發。
黑暗真的是夜視隊伍的戰力倍增器,也是弱勢方的戰爭迷霧。
這幫巴塔的人在死了幾十個以後,還覺得自己可能有機會衝進村莊。
他們一直在移動迂回,每當他們多人聚集在一起,就會有幾發迫擊炮找上門把他們炸倒,然後一連串的重機槍子彈會轉過去洗地。
隨著索倫這個老家夥的命令傳遞的越來越順暢,正個南邊的戰鬥節奏完全落入了P·B的掌握。
隨著機槍手們的配合越發的流暢,喬老板這個快槍手甚至開始搶不到人頭了。
每次喬加加快射擊速度,搶在機槍手之前幹掉了敵人,公共頻道裏都會有人發出一聲歎息,仿佛喬老板打斷了機槍手的節奏是在犯罪一樣。
連續幾次出現這樣的狀況,喬老板也佛了……
這還打個屁?
射得又快又準居然開始招人恨了……
喬加當然知道是怎麼回事!
索倫這個老東西幫她們建立的這套這東西,太符合那些女性誌願兵的需求了。
這就是老師傅的作用,就那麼一層窗戶紙,捅破了你就突然提升了,捅不破伱打再久的仗,也就是一個炮灰的命。
一點小小的指導和改變,再加上裝備的全線升級,就能讓那幫算是接受過正規軍事培訓的女性誌願兵爆發強勁的戰鬥力。
老美作為世界軍事改革的領導者,他們引領了現代戰爭的潮流。
但是對於這些女性誌願兵來說,索倫的用心指導,比她們過去幾年以美軍思路在戰場上打熬學到的都多。
不是老美教的不用心,畢竟陸軍手冊網上就能下載,造成她們總是使不上力的原因是後勤完全不匹配……
老美的教官為了讓庫爾德人在中東立住跟腳,倒是真的認真教導過夜戰技巧。
但是學的時候能感受一下夜視儀的好處,真到打仗的時候啥也沒有,這不就是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嗎……
相比老美,索倫他們這些從苦日子裏過來的老兵就不一樣,他們真正明白現實戰場的模樣,更明白窮人軍隊該怎麼去最大程度的發揮武器的威力。
曾經他們浪費子彈都要挨批評的,他們研究的所有戰術都是為了配合手裏的武器。
早期的華國窮酸兵,跟老美的思路完全不同……
老美早期在打仗方麵有點以人為本的意思,他們的大部分武器設計的初衷都是為了配合士兵和美利堅的全球大戰略,然後以此建立了一個標準框架。
這套框架讓他們在伊拉克戰爭之後在無敵手!
後續的武器研發,除了那些突破性的玩意兒,大部分都在這個標準框架內。
可惜隨著時代的發展,美軍的那套框架已經快要承載不了戰爭全新的需求了。
擁有製空權和製海權,讓他們的陸軍一直打得都是小規模的治安戰。
這導致他們對武器的需求開始有了變化,便於投送,機動性高,多用途加上高精度,成了最重要的指標。
比如最典型的就是‘海馬斯’……
這玩意兒人人都說好,它也確實很棒,精度高,發射速度快,威力也還行。
光看宣傳片,這玩意兒除了價格很嚇人之外,似乎是完美的中程打擊武器。
但是實際上為了配合美軍的投送標準,也就是為了配合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設計的C-5和C-17等運輸機的內部尺寸,海馬斯火箭彈的載彈量隻有6發,彈藥尺寸也被限製了。
火箭彈尺寸小了,火藥裝置量自然也就少了,這就導致海馬斯的彈藥威力遠並沒有外界想象的那麼大。
老美有能力設計大威力的火箭炮,海馬斯原型也是12發的,但是現實就是12發的火箭巢沒法兒裝進運輸機。
老美本國又不打仗,搞出來沒法兒快速部署,造多了純屬是浪費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