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蘄春(1 / 2)

第150章蘄春

西陽縣,軑縣,鄳縣,為江夏北三縣。

這三縣東南就是大別山,大部分土地都靠近大別山支脈,地理位置比較偏偏,山地比較多,土地可耕種麵積比較小,在冊人口數量也不多。

其中西陽縣在北三縣中算是比較繁華的一個縣城,因為西陽縣偏南方一點,距離西陵比較近,再加上在蘄水以西,有比較豐富的水資源,因此發展的算是三縣中最好的。

這三個縣,在三年前的時候被張遼從汝南出兵偷襲,占據了大半年。

後來張遼撤走,但也帶走了一部分的人口和府庫財物,黃祖補了好久的窟窿,一直到現在,北三縣的窟窿依然沒有補完。

北三縣依然是屬於人少地少,農業不振,民心不穩的階段。

張溪進入了北三縣,就沒少聽說北三縣的山林中隱藏著強梁巨盜的,這裏的治安情況真的是相當的糟糕。

這點,張溪拿小本本給記下來,等回了夏口,請關羽調兵,好好的把這個地方給平定一下。

沒有安穩的環境,誰能安心生產?!

當然,這隻是一點,最重要的,還是人口和耕地不足的因素,造成了北三縣的動蕩。

其實關於這一點,張溪也是實在不能理解跟隨劉備跑到漢津口的那七八萬百姓呢?!

劉琦當初要走了這些百姓,說是要充實江夏人口,這都充到哪兒去了?!

就算其中可能會被世家瓜分一部分,但即使是黃家,在江夏一地,也吃不下這麼多的百姓丁口吧?!

再說黃家也沒這個膽子吧。

張溪在北三縣花了足足半個月的時間,拿著戶籍圖冊和地形圖冊,認真的核對了三縣的人口和可用耕地,巡查了水利設施,考教了市官,鐵官等人,頓時覺得一陣焦頭爛額。

江夏北三縣的問題實在是太多了,多到這地方連世家大族都不太願意過來兼並土地,也就是劉備陣營裏的某些人,因為劉備管的嚴,也實在爭不過本地世家,這才把手伸到北三縣來。

對於這些人,張溪是真不知道說什麼好。

依然記在小本本上,回頭跟這幫人算賬。

張溪不是不想為民請命,也不是不想裝逼過癮.現在是亂世,山裏的盜匪可不少,地方豪強也不是你亮出身份就會乖乖認罪的人。

張溪隻帶了三十個衛士,身邊還跟著小鄧艾和小八,可不想莫名其妙的遇到一些山匪搶劫什麼的雖然不怕,但也麻煩。

巡視完北三縣,張溪啟程,前往江夏西部的諸縣巡視。

江溪西部諸縣倒是沒有受到多少戰亂影響,隻有竟陵因為曹軍中路軍的攻擊,受到了一點影響,但去年一年的春耕工作進行的還算順利,今年豐收,百姓倒也過得下去。

當然,土地兼並的問題依然存在,水利設施也年久失修,但因為靠近長江大支流的漢水,問題顯得也不太嚴重。

張溪也是大概的記錄了一下這些縣的問題,依然記在小本本上,打算回去後整理完了,一起遞交給諸葛亮。

巡視完竟陵之後,張溪沿長江順水而下,一直到了鄂縣。

鄂縣算還是張溪的成名地,張溪對鄂縣總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因此到了這裏,張溪特意停留了幾天。

一個是好好巡視一下鄂縣,了解一下百姓需求。

另一個,也是想跟文聘談談,不僅談防務,也談民生。

文聘是武將出身,防務問題張溪倒是不太擔心,以文聘的能力,就算江東領兵來犯,也隻會比張溪當初幹的更好。

但張溪有點不放心文聘的治理能力。

雖然這年頭文武基本不分家,但文官的治理能力普遍要強於武將,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文聘也同樣如此,他在防務方麵有自己的一套思想,不僅重拾了黃祖時期的防務措施,也對這些措施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進,方便自己指揮。

但在治政方麵,文聘基本是沿用的以前留下來的老套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就好。

側重點不同,效果自然也不同。

張溪不會去嚴格要求文聘跟個文官一樣治理地方,但相對的,遇到一些不太合適的情況,張溪也不會去參考文聘的意見。

比如說,鄂縣和邾縣兩縣人口嚴重超標,耕地不能滿足百姓需求,但文聘從防衛角度出發,堅決不許這些百姓離開兩縣,甚至從中新招士卒養兵,增加兩縣的財政負擔.這些都是問題。

張溪跟文聘簡單的提了一下,然後告知文聘,等年後會有相對應的命令下來,希望文聘先做好相關的工作,到時候配合。

跟文聘聊了一陣,張溪繼續沿江出發,前往蘄春和下雉兩縣。

蘄春靠近鄂縣,也在江北,因此張溪第一個到達了蘄春。

然後張溪就看到了流民。

不是少量的流民,而是大量的,數以萬計的流民。

這些流民沒有進城,而是在山野角落隨便伐木蓋屋,又或者搭個草棚子,三三兩兩的湊在一起,餓了外出挖野菜,渴了就去江邊打水,看到張溪這樣的車隊過來,不僅不避讓,還眼神凶惡的盯著車隊,似乎在盤算著不怎麼友善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