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廖立不那麼想,他就覺得,張溪整個人,是在無理取鬧。
第一,是覺得張溪在瞎折騰,什麼沼澤改田,這種違背天道的事情,張溪就是吃飽了撐的?!
這也不能怪廖立,因為廖立是學老莊的。
道家學說,講究的是“無為而治”,但這個無為,不是啥都不做,而是在該做什麼事情的時候就去做什麼事情,千萬別瞎折騰的意思。
比如到了春天,那就得組織百姓去春耕,你這時候讓他們去打仗,那就是違背了老莊的核心思想。
像這種沼澤改田,按照廖立的理解,那應該是在人口超過飽和度,長沙土地無法養活人口了,才應該去做的事情。
可現在荊南四郡是出了名的人少,就這點人口,縣城周邊的土地都能養活的好好的,還要發動徭役去改造沼澤,純粹是吃飽了撐的。
再一個,長沙縣雖然是郡治大城,發動徭役的話大概可以征召兩千人左右。
但如今的長沙郡被一分為二,很多事情都要去做,邊界設施要弄吧,長沙縣的縣城要加固吧,來回道路要修葺吧到處都是用人的時候,徭役自己都不夠用,還要一下子給張溪四分之一,憑啥?!
因此,這件事上麵,真說不上誰對誰錯,隻是理念不同,同時兩個人也都要為自己的工作負責。
畢竟廖立是長沙太守,他的主要職責就是負責整個長沙的治理和防務,而張溪雖然名為長史,但主要是負責沼澤改造。
所以兩個人為了五百人的徭役份額,起了一點小爭執。
本來也不是什麼大事,工作中有點小衝突,就事論事的理性探討一下,互相妥協讓個步,這事兒也能成。
但廖立這個人,能力是有,但性格毛病更不少。
他看不起張溪,這就成了最大的問題。
廖立是武陵豪族廖氏的人,跟襄陽豪族出身的廖化其實是同族,隻是分支不同。
所以廖立對於張溪這種寒門出身的人,天生有一種優越感。
再加上廖立是長沙太守,而張溪至少在名義上是廖立的副手,副手跟主官要求幹這幹那的,實在是屬於沒有規矩的做法。
至於張溪在劉備麵前的身份,這在廖立看來更加不值一提。
他是沒有機會,一旦有機會跟劉備詳談,他相信,以自己的才華,一樣會得到劉備的重用,什麼徐庶張溪的,寒門出身的人就該靠邊站,自己才應該是劉備身邊的謀士第三人。
廖立很自負,而且也覺得自己官大一級,又沒把張溪放在眼裏,所以嘛還想繼續說服的張溪,被廖立毫不留情的派人轟出了太守府。
這讓張溪覺得受到了羞辱。
自從投靠劉備以來,張溪從來沒被人這麼羞辱過,哪怕是二爺要趕人,也得給張溪一個說的過去的理由,哪有啥理由也不給的直接趕人的?!
一直以來,劉備集團內部的“企業文化”一直不錯,主公脾氣挺好,有仁君之範,二爺三爺雖然是主公的義兄弟,但也不怎麼擺架子,一幫元從除了劉琰有時候說話喜歡顯擺了一點,大家都相處的還不錯。
怎麼到了廖立這邊了,居然還給自己擺上了?!
張溪越想越氣,也越想越鬱悶。
找到了寇二哈,兩個人一起喝酒解悶,訴說一下自己遭遇到的倒黴事兒。
然後寇封就炸了。
寇封早看廖立不順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