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張任,劉璋沒做出什麼處罰,隻是剝奪了他主將的位置而已,依然還是讓他在綿竹關效力。
畢竟是自己的心腹嘛。
這年頭,在益州培養一個心腹不容易,吳懿和李嚴都是東州人,帶來的援兵士卒們又都是益州世家湊出來的,如果沒有一個自己的心腹看著這些士兵,天知道他們能弄出什麼後果來。
然後吧.李嚴和吳懿就一起投降劉備了。
順帶還附贈了一座雄關和三萬多士兵。
真的,劉備沒想到還有這樣的好事兒,張溪也沒有想到,但法正想到了。
李嚴,法正,孟達,三個人是至交好友。
其中孟達算是三個人中最受劉璋重用的,是一個實權的校尉,能統領數千人的軍隊,李嚴次之,好歹也是成都令,相當於首都市市長。
就法正,等了好幾年才等來一個普通縣令的官職,沒幹幾年就被劉璋掛了起來,安排了一個軍議校尉的閑職,沒事兒安排出個差什麼的。
這三個人,其實都是私下對劉璋很不滿的,同時也是私下一起商量好了,要投奔劉備的。
而偏巧這個時候,劉備軍在涪城大敗張任率領的益州兵,消息傳到成都,劉璋大為驚慌張任都打不過,那還有誰能打的過劉備?!
這時候的成都城裏,也不全是一群二五仔。
其實這時候,成都內的世家豪強很多都是站在劉璋這邊的,他們也願意支持劉璋繼續攻打劉備,守衛成都。
比如鄭度,就曾經建議劉璋,對劉備實施堅壁清野,不讓劉備軍以戰養戰,這樣就憑葭萌關的微弱補給,劉備撐不了太久。
但劉璋沒聽他的。
這事兒,劉璋雖然說的很好聽,說“吾聞拒敵以安民,未聞動民以避敵也。”,但法正聽說這事兒後,給的評價是“終不能用”。
注意哦,是“不能用”,而不是“不忍用”。
劉備都已經打到成都附近了,這附近都是益州豪強的地盤,鄭度這個計策,雖然說是用來阻止劉備獲得給養的,但一旦堅壁清野,“清”的可都是在成都城裏的益州世家豪強的“野”。
劉璋是水平差了點,但他不傻的,不可能在這種情況下還得罪益州本土世家的。
而鄭度的下場,也很能說明問題——罷黜。
如果隻是獻計不納,劉璋有必要罷黜鄭度麼?!
很顯然,是鄭度的計策犯了眾怒,劉璋必須罷黜鄭度,安定益州世家豪強的心,這樣益州世家豪強才能跟他站在一邊。
而益州豪強,比起那個天下英雄的劉備,顯然也更喜歡這樣的劉璋。
畢竟劉璋還算好控製,劉璋在,他們這些益州世家豪強才能無視法度,橫行不法。
一旦換了劉備,天知道這位會怎麼對待益州豪強們的利益呢,這是一種不確定性。
再一個,劉璋現在也不是沒有希望,隻要能爭取到足夠的時間,等到其他各州郡的軍隊一到,劉備根本不可能攻破成都的。
因此,這些世家們又湊了三萬軍隊出來,支援劉璋抵抗劉備。
但劉璋好死不死的,偏偏讓李嚴這個成都令以代護軍的身份領兵,去支援綿竹。
好麼,李嚴正愁不知道該怎麼投奔劉備呢,劉璋就非常貼心的幫他把晉身之資都給準備好了。
所以,一到綿竹關,掌握了實權的李嚴,就私下鼓動同為東州人的吳懿一起,連人馬帶關隘,一起投降了劉備。
他們對張任倒也算講究,投降前沒忘了通知這個家夥趕緊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