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江陵城下(2 / 2)

陸遜隻是以一副小心謹慎的心態,多送了一批糧食過來。

如果沒事兒,在營中多囤積一點糧草也不是壞事兒,可萬一有事兒......你看,現在不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了?!

呂蒙對此是特別的感慨,陸遜的作為,簡直是現在這麼紛亂的江東諸將中的一股清流。

而陸遜嘛,也很好奇,現在的戰況怎麼會突然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呂蒙倒也坦誠的,跟陸遜講述了一下最近發生的事情。

陸遜聽完後,眉頭緊鎖。

從事後複盤的角度看,呂蒙這次被人燒毀糧草,簡直是犯了相當大的錯誤,這不應該是一個身經百戰的優秀統帥該犯的錯誤。

要知道,呂蒙紮營地距離江陵城下十裏,而紮營範圍不過方圓兩三裏而已,這點距離,可以說後軍就是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這都能被人燒了糧草,實在是說不過去的。

但反過來說,江陵城的守將王基,恰巧就是利用了這個燈下黑的錯覺,用出城野戰的借口,把呂蒙從中軍調到了前軍,使得後營防備不足,一舉偷襲成功。

這就好比一個人在家裏坐著,小偷依然潛入家中偷走了東西一樣......外人看來這個主人很蠢,居然在眼皮子底下的東西都看不住,但站在主人的角度,誰能想到這個小偷這麼大膽,敢在主人在家的時候入室行竊呢。

再說,呂蒙也不是沒有派人保護後軍,三千人規模的守軍,哪怕戰力不強,隻要能拖延一點時間,也足夠給呂蒙反應的機會......但江陵守軍顯然沒有給呂蒙這個機會,甚至還敢半路設伏全琮的救援隊。

由此可見,江陵城的守將,並不是一個無謀之輩,他計劃好了一切,而且還願意以身犯險......輸在這樣的人手裏,其實真不算冤。

如果非要說呂蒙有什麼應對不當的地方,在陸遜看來,就是呂蒙太過於著急,總想著一口氣吞下南郡,導致他的命令,多少有些急功近利。

如果在後營火起的時候,呂蒙果斷停止攻擊,退兵救火,那麼糧草也不會有太大的損失,畢竟離的很近,人數又多,救火過後,應該能搶下一批糧食來。

靠著這批糧食,呂蒙完全可以一邊組織士卒攻城,一邊等待下一批糧草的補給,而不用像現在這樣,為了顧忌營中士氣,不敢輕舉妄動,反倒是給了江陵城內的守軍休整的時間。

可話又說回來,呂蒙之所以著急著擊破江陵城的守軍,完全是因為這次進攻本來就是偷襲,如果不能快速進軍,占領南郡,等到關羽回兵救援的話,那呂蒙就隻能退兵據守一個選擇了。

所以,陸遜思考了半天,他還是覺得呂蒙的應對問題不大,現在這個局勢,隻能說是多方麵的原因造成的。

但不管怎麼說,現在的局勢,可是對江東相當的不利了。

尤其是在武陵徐庶騰出手來,支援了公安文聘,擊退徐盛的圍城後,局麵已經徹底扭轉了。

徐盛堅守公安渡口的做法,是非常正確的,不能寄希望於對方沒有水軍就放鬆對糧道的保護......萬一人家真的藏了幾條戰船沒用呢?!

一旦糧道被斷,呂蒙又不能在短時間內攻破江陵......等到關羽回援,現在的這五萬江東軍,能有多少人活著回去,可就真的不好說了。

呂蒙也為這事兒發愁,因此,他詢問道,“如此局麵,不知伯言可有計策教我?!”

陸遜一聽這話就笑了。

他能有什麼辦法?!

整個戰略規劃都是呂蒙做的,他完全知情的時間也不過是這一個多月而已。

現在的情況,已經跟呂蒙當初預料的情況發生了很大的偏差,怎麼調整,呂蒙自己心裏沒數,居然還要來問他麼?!

而且,兩人的領兵風格完全不同,陸遜可不會這麼冒險用兵。

如果是陸遜,在攻擊公安不下的時候,就會在公安城下停留,同時修書給武陵徐庶,表示自己無益破壞盟約,隻是天子有詔,不得不從而已。

換句話說就是背刺不成就趕緊撇清責任,表示自己出兵就是做做樣子,並不是真的要背盟。

然後再讓主公遣一個舌辯之士,前往漢中“解釋原委”,相信劉備看在曹操勢大的份上,大概率會忍下這股氣。

畢竟沒有受到太大的實際損失嘛。

可現在,呂蒙已經打到江陵城下了,這時候再撇清關係,已經來不及了。

。您提供大神黑風洞的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