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溪終究是沒能達成自己所有的戰略目標。
張溪倒是指揮士卒,在半個時辰內徹底擊潰了魏軍的前軍,但他終究沒有能攔住張合和王昶彙合。
而高翔那邊,雖然努力的關攏缺口,但張合終究是快了一步,帶著王昶所部的剩餘軍卒,又殺回了這個缺口,順勢撤離了戰場。
可以說,張溪的戰略目的,隻完成了一個有效殺傷敵軍後軍的目的,圍殲張合後軍,徹底覆滅張合偷襲五丈原的戰略目的,並沒有實現。
最主要的原因,是張溪錯估了張合真正的作戰目的——張合衝入中央陣地,就沒有想過要把所有的魏軍都給帶出去。
張合還沒有心大到認為自己僅憑數百人,就能接應走所有的被困魏軍在一萬多人互相搏殺的中央戰場上,張合的五百人,能起到的作用,確實非常有限。
再加上張合的內心,對張溪多少也有一些忌憚。
張溪可不是馮習,高翔之輩能比的,麵對張溪這樣的名將,張合都不敢大意。
隻帶五百人闖進中央戰場,張合也怕自己耽誤太多的時間,給了張溪重新調整的機會.到了那個時候,恐怕自己又得翻山逃跑了。
張合闖入戰場的目的,可不是為了來救出一個王昶。
如果王昶單純的想要個人脫身,其實根本不用張合來救。
戰場區域很大,張溪也不可能把整個戰場徹底封死,王昶帶著十幾個親衛從戰場縫隙中逃離的能力,還是有的。
大不了就學學張合,爬山逃跑嘛。
但王昶想要憑借自身的能力,帶著數千士卒,從張溪布置的戰場包圍圈內一起衝出去,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張合的目的,也是一樣,他需要接應出一部分自家士卒,並不是為了給王昶一個人逃離戰場創造條件。
所以,張合真不能在中央戰場久待。
一旦身後自己撕開的那個口子被蜀軍關上,張溪再做出一番調整,增加防守兵力,那張合也就出不去了。
從這裏,其實也可以看出,張溪的應對,確實出了問題。
張溪如果真的像張合想的那樣去應對,那這次張合的冒險突入,最後的結果可能還得複刻一把瓦口關之戰但張溪並沒有這樣應對。
張溪對張合同樣充滿了忌憚,下意識的認為,張合的目的就是要接應所有的魏軍脫出包圍圈。
而張溪也從來不懷疑,一代名將張合,有做到這點的底氣和能力。
因此,當張合突然率兵闖入中央戰場後,張溪就判斷,張合一定會去跟王昶所部彙合,合軍一處後。先擊敗柳隱所部,徹底打通前後軍之間的聯係,然後,張合才會重新調整軍卒部署,選擇一個方向突圍。
從這個思路去考慮的話,柳隱能不能擋住張合的進攻,就是這場戰鬥勝負的關鍵。
為了阻止張合打通魏軍前後軍的聯係,張溪不得不把自己最後的一千人預備隊,都派去給柳隱加強防禦了,目的就是讓柳隱支撐的時間更久一點,自己趕緊領兵先一步擊潰魏軍的前軍,然後再彙合柳隱,一起圍剿張合。
可張溪真的沒想到,張合在跟王昶彙合後,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對柳隱展開進攻。
不僅沒有立刻對柳隱所部展開進攻,甚至張合和王昶彙合後,張合還下令收攏兵馬,暫停了對柳隱所部的進攻。
這點,連柳隱都隱隱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他都做好了死戰不退的準備了。
然後吧,張溪就目瞪口呆的發現,張合在短暫調整王昶所部軍卒後,沒有發起任何的進攻,而是直接讓軍卒轉向,從來時的方向,一路收攏側翼的策應魏軍,一路突圍而去。
張溪和柳隱全都傻眼了這老小子,這是直接把困在漢軍包圍圈之內的三千魏軍前軍,給完全拋棄了?!
這個變故,確實太出乎了張溪的預料張合的做法很果斷,但同樣也有些過於狠心了。
最要命的是——這時候的張溪,手裏已經沒有其他的預備隊了,根本不可能派兵去增援高翔,讓他再次擋住張合的突圍。
而這個時候的魏軍,經過張合一路收攏,已經有將近四千人的規模了,又是急著要突圍逃命高翔就靠手頭的兩千多士卒,怎麼可能攔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