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做好了戰鬥準備,但這些準備,在毋丘儉看來,並不具有太多的威脅性。
因為魏延在兵種配置上,是有很大的問題的。
魏延的兵種配置,是典型的頭重腳輕的防禦型配置,前軍最前沿的部分是長槍兵,而除了這一部分長槍兵外,不管是側翼還是後翼,魏延軍的士卒手裏的兵器,不是長戈,就是環首刀。
這些士卒,是不具備對抗騎兵衝擊的能力的。
而魏延.魏延其實也知道自己的兵力和兵種配置的問題,但他沒辦法。
為了快速追趕上撤退的郭淮軍團,魏延根本不可能帶太多的輜重,隻能是盡量降低士卒們的負重,以環首刀和長戈作為常規的軍械配置。
如果不是考慮到郭淮軍還有一支騎兵部隊的話,魏延甚至連長槍都不打算讓士卒帶著。
這年月的長槍,動輒四五米長,這玩意兒在亂戰中根本沒有任何用武之地,還不如環首刀和長戈好使。
因此,魏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隻讓前軍的五百士卒帶了長槍,目的,就是頂過郭淮軍的騎兵一次衝擊後,抓住騎兵重新調整陣型的時間,盡快靠近魏軍的中軍,跟魏軍絞殺在一起,避免更多的士卒被騎兵衝散後殺害。
但這麼以來,其實也有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如果魏軍騎兵不跟你剛正麵,而是選擇迂回繞道,繞到魏延軍的側翼或者後翼再發動進攻的話,魏延軍可能就真的沒有任何防禦騎兵突擊的能力了。
毋丘儉的能力是不錯的,指揮騎兵雖然不是特別擅長,但對敵方的軍陣形勢還是看的很清楚的.這種頭重腳輕的防禦方式,毋丘儉要是還選擇一頭撞上去,那才是腦殘行為。
因此,當兩軍相距還有兩裏地的時候,毋丘儉突然指揮騎兵,繞開蜀軍的前部長矛陣,往蜀軍的側翼去迂回。
魏延一看敵軍騎兵的行動方向,頓時也明白了敵軍的意圖所在.頭疼,但魏延沒有辦法。
一方麵,魏延隻能趕緊下令長矛陣跟著轉移,開始向側翼移動,另一方麵,魏延下令,讓諸葛虔帶領剩餘的前軍,盡快向前推進,爭取快速跟魏軍絞殺到一起。
至於自己,魏延還是留了下來,跟著長矛陣一起行動,護衛大軍的側翼安全。
接下來,就是搶時間了。
但其實魏延也知道,搶時間這事兒,自己很有可能是搶不過魏軍的。
人家畢竟是騎兵,四條腿的速度跑起來,可比兩條腿要快的多。
可毋丘儉這麼一繞道,多少還是給了魏延一些機會的,畢竟毋丘儉繞道到側翼去發動進攻,也必須要兜一個小圈子,拉開至少一裏地左右的距離,這樣才方便發揮騎兵的衝擊力。
因此,魏延覺得,隻要自己行動的更加迅速,也不是沒有機會快速運動到側翼,擋住敵軍騎兵的衝擊就算不能完全擋住,擋下一部分,也是好的。
隻是吧.魏延也多少有點低估了毋丘儉的指揮能力。
毋丘儉確實繞道了,但他並沒有繞圈子拉開距離,而是貼著蜀軍的進攻陣型側翼五六十步的距離,指揮騎兵用騎射騷擾和驅趕敵軍。
這年月的騎兵,除了正麵衝擊外,對付步兵還有一種非常有效的辦法,那就是騎射。
當然,在這個沒有雙邊馬鐙的時代,騎射這種活,還真的不是每個騎兵都能做到的,而且即使能做到,這年頭的騎射命中率也實在感人,毋丘儉手裏也隻有兩千騎兵,做不到以數量取代質量。
不是每個騎兵都能做到騎射,但在不要求精度的情況下,讓騎兵往五六十步外的蜀軍陣營中射箭,這個要求並不高。
毋丘儉的目的不是殺敵,而是騷擾敵軍,破壞敵軍進攻陣型,製造敵軍混亂從而打擊敵軍的軍心士氣。
畢竟,騎兵速度太快了,步兵麵對騎射,隻能是被動挨打的份,而更要命的是,魏延為了準備亂戰,他的軍隊中,連盾牌兵的配置都非常的少,根本做不到完全有效的防護。
因此,麵對隻有五六十步遠的騎兵騎射,魏延軍的中軍和後翼部隊,多少都出現了不小的騷亂。
而這時候,諸葛虔已經奉了魏延的軍令,準備領軍快速前插,去絞殺魏軍了,魏延本身又在前軍調動長槍兵回防.中軍和後軍,就剩下一個王雙在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