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四章 考題(1 / 2)

<\\brb>

這次長安取士,不管外界評論如何,但肯定是最近幾十年裏,最大的一次人才選拔考試,是注定要在曆史上留下一筆的事件。

關中四十六個縣,基層縣級官員就有一百三十多個缺口,再加上州郡一級的主官,佐官,吏員,總計要取士兩百一十三人。

而因為時間的關係,從益州,雍州,荊州,涼州各地,趕赴長安的考生,不過是三百零七人這錄取率,簡直高的嚇人。

但不管怎麼說吧,三百人參加的考試,如果沒有一個有經驗的人來主持,全靠劉備一個人來判斷這些人哪些適合在哪個地方當官,當什麼官類似劉備都做不到。

更別說劉備今年都已經六十四了,身體條件越來越差,來長安後甚至還有點水土不服的症狀真的,要是擱曆史上,這會兒劉備都已經入土了。

因此嘛,這種事兒,不可能全都壓到劉備的身上,就算劉備樂意,張溪,龐統等人也不會樂意的。

在張溪的力薦之下,有過五年開科取士經驗的馬謖,就被劉備加封為禮部左侍郎,調往長安,協助禮部尚書秦宓一起,處理這次長安取士的事宜。

事實上,誰都知道,禮部尚書秦宓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祭祖禮儀的事兒要去研究,真正組織這次取士的人,就是馬謖而已。

真的,你隻要不讓馬謖去碰軍事,他不管是理民,還是取士,都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和思路,而且這套思路還能經過實踐的檢驗證明是對的。

而且吧,經過在越巂郡的五年施政鍛煉,如今的馬謖,也少了不少年輕時的浮誇氣盛,多了一些務實精神起碼劉備親自見過馬謖後,跟張溪的私下評價,已經不再是“言過其實”了。

“馬幼常才情不缺,多加曆練,成就恐不在其兄之下。”

這是劉備對馬謖的最新評價,認為馬謖再鍛煉鍛煉,大概能達到馬良的高度。

這已經是不低的評價了,要知道馬良如今在荊州的地位,可是僅次於關羽和王基兩人的,尤其在政務方麵,說他是實際上的一把手也不為過。

哪天要是關羽和王基都上調到中央朝廷,那馬良也足以擔任荊州刺史一職。

總而言之,張溪在聽到劉備對馬謖這樣的評價後,也是頗感欣慰馬謖這人確實是有才能的,就是別讓他趕鴨子上架的去做事,一步一步來,終究不失為棟梁之才。

張溪頗有種自己改變了馬謖命運的自豪感。

而這次長安取士,馬謖的到來,也確實幫了劉備很大的忙。

雖然馬謖在越巂郡的開科取士,最大規模的一次也就是三十四個人同時參加考試,遠遠無法跟這次長安取士相比。

但馬謖真的是有了經驗,也有了自己一套成熟的做法,在自己的經驗基礎上做出一些微調,倒也勉強能把這次取士的框架搭起來,搞的像模像樣。

而有了馬謖的主持,張溪就可以從這些事情裏脫身,去幹其他的事兒了。

張溪的事兒很多,這跟劉備一直留在長安,有著非常直接的關係。

劉備呆在長安,一時間也就沒有著急的去安排雍州刺史這樣的職位,再加上曹魏敗退出關中的時候,把關中的百姓遷走了一半,而主官地方的官吏那是一個不留的全部遷走了。

因此吧,整個雍州的事務,就靠張溪,黃權,龐統三個人撐著。

黃權負責掌軍,龐統負責軍務,而張溪,自然就負責政務了。

誰讓三個人裏麵,就張溪曾經在荊州有過主政一方的經驗呢。

但張溪也想喊冤啊當初他在南郡就是管理一個郡而已,如今可是一個州。

而且在荊州的時候,張溪身邊可是有馬良,孫乾,趙累,鄧艾,以及習家兄弟幫忙的,可如今,自己身邊就剩下一個柳隱可用了。

馬謖的長安取士還沒有正式開始,而且就算是真的取士了,這些官員到任前,整個雍州的大小事務,都必須交到張溪這邊做出決斷和安排這事兒能少才叫怪呢。

沒辦法之下,張溪不得不開始再次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