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現在是真的有點搞不懂那個鄧艾了。
難道自己真的是高估了這個後生?!
今日一早,這個後生親率五千士卒,對城外的營寨發起了進攻,折損了千餘人.麵對這樣的防禦工事,難道這個後生竟然看不出厲害來?!
你但凡按兵不動,我都能高看你一眼,怎麼就會蠢到明知道是難啃的骨頭,還硬生生的往上撞呢?!
司馬懿不太理解,但這個時候,司馬師可是滿麵春風。
無他,今天領兵出城,配合營寨內守軍前後夾擊,擊退鄧艾進攻的人,可就是他司馬師。
一直以來,鄧艾就是那個別人家的孩子,老是被司馬懿拿出來教育兩個兒子,不能好高騖遠,你倆跟鄧艾比起來,終究相差太遠司馬師早就憋著一肚子的氣呢。
現在好了,父親總該看清,誰才是真的大才,誰才是徒有虛名了吧?!
可惜,司馬懿並沒有那麼覺得。
鄧艾為什麼明知道難打還往上撞,這個司馬懿確實不能理解,但司馬懿還是認為,鄧艾可能隻是一時失策,或者說是故意這麼做的,接下來他要做什麼,大概才是真正的關鍵。
司馬懿並沒有因為這一次莽撞的進攻就看輕鄧艾的意思,但他依然還是按照自己的節奏,在組織著宛城的防禦。
而遭受了進攻失利的鄧艾,回到營內,對著同樣愁眉苦臉的關平和關興,一起商議辦法。
司馬懿從防線設置,職責分配,到臨陣指揮,都安排的近乎完美,完全把整個宛城防守體係串聯了起來,根本不存在什麼破綻和漏洞。
這種情況下,要麼以優勢兵力,不計傷亡的強攻.但這至少需要十萬以上的兵力,目前關平所部,可沒有這樣的奢侈選擇。
要麼
“還需另想計策,引敵出城一戰!”鄧艾說道。
這是目前而言,唯一可行的方案。
這個方案,其實關平和關興也都能想的到,行軍布陣,常規的套路其實就那麼多,沒有什麼出奇的地方。
可問題是就司馬懿那個老烏龜,他哪裏是那麼容易出城一戰的。
“明日,我便遣使入城,與司馬仲達約定一戰!”關平如是說道。
關平的想法,是走常規流程,派人入城送信,正式的向司馬懿發出挑戰。
隻要司馬懿願意接受約戰,那就好辦了。
一般來說,雙方主帥約戰,出於軍心士氣考慮,雙方都不會拒絕哪怕做做樣子,也會答應一戰。
但是吧,也不是沒有拒絕的先例。
司馬懿就拒絕了,不僅拒絕的幹脆利落,還給出了自己的理由。
第一,他奉大魏天子命鎮守宛城,守城有責。軍中將士,天子之托,不是用來換取個人名聲的工具。
第二,他手頭隻有三萬餘人,而關平手裏有四萬餘人,雙方兵力並不對等,他作為弱勢方,拒絕約戰也在情理之中。
反正理由就是這兩條,司馬懿拒絕了約戰,並且也在最大的程度上,避免了軍中士氣的下降。
約戰這種事情,可一不可二,死纏爛打的約戰,是要被天下人恥笑的。
因此,當司馬懿正式拒絕了約戰後,關平也不好再強求司馬懿出戰。
約戰不行,那就罵戰吧。
又是隔天,關平親自出陣,讓關興和鄧艾壓住兩翼陣腳,派人前往宛城城下,罵人挑戰。
罵到司馬懿沉不住氣了,選擇出城一戰,自然也就能通過野戰,一絕勝負了。
但.實話實說,這年月的罵戰,多少罵的有點太“斯文”了。
翻來覆去就是咒罵司馬懿“膽小如鼠”,什麼“為將無膽”之類的話,司馬懿聽著聽著也就習慣了,根本不為所動。
沒辦法嘛,這年月,哪怕雙方是敵對關係,也不至於真的在戰場上撕破臉,問候對方父母這種事情,即使是罵戰也是說不出口的,大家還都要點臉呢。
所以罵來罵去,無非就是那幾樣,像張溪那樣罵張合是“爬山將軍”,罵曹仁是“溜邊太守”,已經算是這個時代的極限了。
即使如此,在曹操和關羽的私會上,曹操還專門就這事兒譴責了張溪,為曹仁報不平,認為張溪罵的太過分了。
所以啊,罵陣三天,司馬懿根本不為所動,所在宛城就是不出來。
鬧得關平和關興都沒啥主意了。
畢竟啊,常規的挑戰套路就這些了,司馬懿鐵了心的不出來,他們也沒有什麼好辦法。
而鄧艾.其實鄧艾還是有一招的,但實話實說,他自己都覺得這招有點過分了,一直在猶豫糾結,到底要不要用。
“此番我等初次領軍,便遇此等強敵若遷延時日,勞而無功,帶父親領兵而至,我等如何向父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