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不安分的胡奮(1 / 2)

魏延最終選擇了薑維的撤軍路線這個薑維確實是沒想到的。

按照薑維的本意,是給魏延出一個風險最高的撤軍路線,好促使魏延在前麵兩個相對來風險更低的撤軍路線中做出選擇誰知道魏延居然不按套路出牌,選了風險最高的路線。

要知道,這條撤軍路線最大的弊端,就是根本無法和虎牢關正麵的諸葛亮進行聯係,隻能全憑諸葛亮的自行判斷來配合作戰。

而王淩這個人,能力不低,五千人守衛一個虎牢關雖然吃力,但並不代表他守不住如果魏延和諸葛亮無法形成進攻上的合力,這個虎牢關也沒那麼容易被攻破。

而隻要王淩能在虎牢關堅守十的時間,那麼等待魏延的,除了糧草不足的困境外,還有從酸棗和封丘方向趕來的魏軍主力逃都沒地方逃。

一旦沒有了魏延的策應,魏軍主力又趕到了虎牢關的話,恐怕諸葛丞相有通之能,也隻能放棄進攻虎牢關,繼續退守鞏縣。

這麼一來,三萬大漢禁軍主力,恐怕就真的得全軍覆沒了。

所以,薑維還是得勸勸.雖然主意是我出的,但這個主意的風險忒高了,要不魏將軍再考慮一下?!

可魏延卻堅持選擇了這個方案,而魏延的底氣在於他相信諸葛亮的軍事敏銳度以及臨陣應變能力。

魏延認為,隻要自己在虎牢關背後發動進攻,正麵的諸葛亮就一定會明白是怎麼回事,必然會全力進攻虎牢關。

嗯,這是魏延對諸葛亮的信任。

可這份信任,太過於沒來由了,沒來由到身為諸葛亮弟子的薑維,都覺得魏延的信任有點太過於盲目了.不是魏征西跟自己的老師之間,常有爭論和摩擦,彼此不太合得來麼?!

這個吧,就是薑維不懂了。

魏延和諸葛亮,張溪等饒交情,很難有簡單的語言去形容的。

魏延確實跟張溪合不來,但並不妨礙魏延相信張溪的能力,魏延跟諸葛亮之間交往也不是特別密切,但魏延相信,一旦需要自己相信諸葛亮的時候,諸葛亮就絕對不會讓自己失望。

這是二十幾年積累下來的感情,尤其是隨著早年一起奮戰的兄弟戰友們越來越少,這群剩下來的人之間,彼茨信任,反而更加深刻了。

哪怕平時彼此關係再不睦,緊要關頭,魏延還是會下意識的選擇相信諸葛亮的。

當然,換成張溪也一樣。

這才是魏延選擇薑維謀略的底氣所在.他是真的相信,諸葛亮能在沒有任何情報支持的情況下,配合自己夾攻虎牢關。

可.實話,諸葛亮要是在現場,知道魏延的想法的話,真的會一句——魏老匹夫,太特麼難為人了。

諸葛亮是一個成熟的軍事家,又是出了名的用兵謹慎,他的很多戰略都是建立在有足夠情報支撐的情況下的隻有極少數的情況下,才會選擇放手一搏。

這個極少數情況,一般都是張溪堅持認定某種戰略可行的時候。

這是諸葛亮用兵生涯近乎唯一的破例.反正諸葛亮也不知道為什麼,反正隻要是張溪堅持去做的戰略,往往成功率高的離譜,哪怕沒有任何的情報支撐,他一樣能把事情辦成。

這才是諸葛亮願意選擇信任和退讓的人.魏延可真的不是。

而且,這個時候的諸葛亮,真沒太把心思放在虎牢關方向,他本人甚至都不在鞏縣。

虎牢關的王淩隻有五千人駐防了,他無力再出兵對洛陽造成什麼威脅,而諸葛亮在鞏縣也隻有一萬人,在洛陽隻有三千人,兵力也相當的吃緊這裏要順帶一句,那個該死的張元長,居然就這麼名正言順的扣著王文舒手裏的兩萬士卒,不放回來了。

要不然諸葛亮也不至於在洛陽無兵可用。

也就搭著徐庶在陳留那邊一路順利,不需要諸葛亮派出機動應變兵力,否則的話,隻有這麼點士卒守衛洛陽地區,怎麼看都不怎麼保險。

但即使如此,諸葛亮也確實無力東進就一萬人,打個屁的虎牢關啊。

所以嘛,這段時間,諸葛亮其實是一直呆在洛陽處理政務,整理前線情報,做好後勤和情報傳遞,以及提前準備戰後安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