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淮快六十歲的人了,可以是久曆人事,心裏其實跟明鏡一樣。
司馬懿作為一軍主帥,主動提出了兩個方案征詢郭淮的意見,但又偏偏要以主帥之尊,揚言要給大軍開路,反而讓郭淮率領相對安全的中軍.其中的含義,還需要多加揣測麼?!
司馬懿可是一軍主帥,如今兗州魏軍的軍心所係。
如今的兗州戰局,誰冒險都不能讓司馬懿冒險,一旦司馬懿有個閃失,就目前嚴峻的局勢下,軍隊隨時可能因為失去主帥而崩潰。
所以,司馬懿給郭淮的那封信,郭淮看的很明白,其實就是要郭淮承擔起為大軍開道,阻擋蜀賊騎兵突擊的責任。
隻是,這個任務風險巨大,司馬懿甚至隻願意湊出五千長槍兵用來開道.五千長槍兵去對陣近兩萬涼州騎兵,怎麼想都是九死一生的結局。
可郭淮不得不答應下來。
一麵,是自己的生死存亡,另一麵,是十萬魏軍主力的生死存亡。
郭淮是大魏三朝老臣了,深受大魏厚恩到了這種關鍵時刻,怎麼取舍,郭淮心裏有數的。
隻是,司馬懿的這個做法,多少還是讓郭淮心裏很不爽的。
是,你司馬懿是重要,作為一軍主帥不能有失,不能輕易冒險,這個道理郭淮懂。
如果你司馬懿坦白的出來,希望郭淮承擔開道的責任,以郭淮的性格脾氣,以及對大魏的忠貞,郭淮不會不同意.可你司馬懿玩這套把戲,實在是讓人心寒了。
可再怎麼心寒,該做的事情,郭淮還是不會逃避的.不是為了司馬懿,僅僅是為了對得起大魏而已。
因此,他給司馬懿回了信,主動承擔起這個責任。
接下來的三時間裏,郭淮依然在酸棗西線營寨堅守.這也是司馬懿的謀劃。
按照司馬懿的謀劃,三條防線依然還要堅守三時間,而到鄰四,司馬懿所在的東部防線,會做出一副抵擋不住攻勢,不得不回撤酸棗城內防守的態勢。
這其實不奇怪,司馬懿一直是以最少的兵力在維持東線防禦,時刻麵對兩倍於己的敵軍如果三防線哪條更加容易被突破,那必然是司馬懿負責的東側防線。
司馬懿回撤城內,是很正常的一件事,而且隨著司馬懿回撤城內,鄧艾必然會選擇跟酸棗城正麵的關平,寇封兩人合軍一處,進攻酸棗,而諸葛亮也不會隻盯著眼前的西側魏軍營寨,也會把注意力放到酸棗城上來。
畢竟,攻下酸棗城的話,西側營寨的守軍就沒有了後路,也會迅速潰散的。
而這個時候,郭淮就會跟夏侯和交接軍務,提前回到酸棗城內,準備承擔大軍撤湍開道準備。
做完這些準備後,司馬懿會下令讓夏侯和也撤軍入城,這種情況下,蜀賊的諸葛亮必然會因為懷疑夏侯和的撤軍而有所戒備,趁著諸葛亮猶豫的功夫,司馬懿就可以立刻展開撤軍行動。
這是這次撤軍成功的第一步.如果這一步成功不了,那麼後麵的撤軍也無法有效的展開。
而這一步的關鍵,一方麵是要引起蜀賊的警覺和猶豫,另一方麵,是司馬懿這邊的行動要足夠迅速。
留給司馬懿的時間和機會不會太多,畢竟對手是諸葛亮。
而漢軍這邊.司馬懿突然領兵回撤到酸棗城內的時候,其實不僅僅是諸葛亮,連鄧艾都覺得,這事兒有點蹊蹺。
畢竟,司馬懿還不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就後撤,確實有些奇怪。
當然,往好了想,可能是司馬懿不想做無謂的犧牲,再加上酸棗守軍壓力太大,所以司馬懿提前回撤,幫助酸棗防守。
往壞了想.這司馬懿老賊不定憋著什麼壞主意呢。
其實吧,鄧艾和諸葛亮都想過,司馬懿是不是有別的打算,但考慮到司馬懿撤軍確實有理由,而他的“別有用心”,兩個人一時間都沒有想到,因此,兩人也隻是懷疑,而不是看破了司馬懿的伎倆。
可等到夏侯和領兵回撤酸棗的時候,鄧艾和諸葛亮都發現了不對勁了。
司馬懿回撤,還能是東線守軍兵力不足,繼續消耗下去意義不大.可西線有將近三萬人在防守,他們就算有些損傷,也不到耗不下去的地步。
再聯想到現在魏軍三線回收,顯然司馬懿也不可能隻憑借一個酸棗城來抵擋漢軍的進攻因此,諸葛亮和鄧艾都得出了結論——司馬老賊要跑。
結論都是正確的,諸葛亮和鄧艾也開始提前做好準備,抽調出手裏能動用的預備隊組成追擊部隊,防備司馬懿可能出現的撤軍行為。
可,司馬懿也不白給啊他的反應速度和撤軍速度,也同樣超乎了諸葛亮和鄧艾的預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