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如此,我等才要靜待時機!”徐庶卻依然表達了不同意的看法,道,“司馬懿此人狼視鷹顧,必不甘於人下,而傳言司馬懿與曹爽不合,此二人同為托孤大臣,大權卻聚於曹爽一人之手.久而久之,司馬懿必有反擊,彼時曹魏內亂,方是我等北伐之機也!!!”
徐庶當然不會認為曹爽比司馬懿更強,但是呢,徐庶顯然也高估了曹爽。
徐庶認為,曹爽作為曹魏宗族將領,雖然他的能力一般吧,但作為曹氏宗族,又有托孤大臣的身份,掌權基礎然比司馬懿這個外臣要牢靠一些,如果司馬懿要爭權奪利的話,曹爽未必沒有反戈一擊的能力。
到了那個時候,曹魏必定陷入到兩位輔政大臣的內亂之中,人心混亂.介時北伐,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徐庶畢竟是按照這個時代常規的眼光來看待事務發展的,他可沒有開眼,也不會知道曹爽到底能拉胯到什麼程度。
而開了眼的那位呢.其實也覺得,再等上幾年也不是什麼問題。
張溪很清楚的知道,曹叡的死,就是曹魏衰亡的轉折點。
但這個時空,曹叡死早了.現在的曹芳,才四歲左右,比曆史上繼位的時間還要更早。
真的,張溪是真的沒懂,曹叡死早了,為什麼還能是曹芳繼位,而不是曹宇或者其他已經成年的曹氏宗族成員。
曹叡這麼精明的一代帝王,怎麼會讓如今已經勢力萎縮到隻剩下河北地區的曹魏,陷入到這麼一個主少國疑的境地。
這時候,對曹魏來,最重要的就是穩定.反正你曹叡也沒兒子,讓誰繼位不是繼位,為什麼偏要找一個才幾歲大的孩子繼位?!
找個成年的堂弟之類的,他不行麼?!
張溪確實看不懂,但是吧,曹芳繼位確實是事實,曹魏現在,確實是主少國疑。
但是呢,也正是因為這個主少國疑,導致曹魏的政權是掌握在宗室代表曹爽的手裏,司馬懿短時間內也無法去奪權。
畢竟,這個時候,心向曹魏的大臣還是占據大多數的,如果司馬懿這個時候跟曹爽去爭權的話,勢必會引起那些心向曹魏的大臣的警惕和抵製你一介外臣,在子年幼的時候,試圖掌控朝廷爭權,是想幹什麼?!
當第二個董卓麼?!
因此,這個時候,司馬懿閉門不出,張溪倒是能理解為什麼.他在等,等曹爽作死作到曹魏的那些忠臣們都受不了曹爽了,這樣司馬懿再出手奪權,就不是爭權奪利,而是“撥亂反正”了。
曆史上的司馬懿,不就是那麼幹的,連蔣濟這樣的人都能支持司馬懿,可見曹爽已經到了何等怒人怨的地步。
所以啊,按照張溪的想法,其實也不是不能繼續等等,等到曹爽做大死,引發了曹魏內部叛亂哪怕最後還是司馬懿贏了,但曹魏的人心,恐怕就拿不回來了。
到了那個時候北伐,確實能跟徐庶預判的那樣,事半功倍。
隻是吧.
“元直之謀,老夫亦知,隻是.需得等到何時?!”
“太祖高皇帝七年而定下,世祖光武帝十三年重複河山.自先帝入蜀稱帝以來,如今已一十五年矣。”
“老夫今年五十有七,元直,士元皆年長於我,元長年歲最,如今也已四十有七矣.諸君與老夫,又有幾年可等?!”
“今歲不伐,明歲不討,歲歲不征.將來到地下麵見先帝,當如何複之,還請諸君教我!!!”
嘛,死魚頭做人不講究啊。
道理不過,開始上感情攻勢了.
但,這套吧,對別人也許無效,但對現場的這幾個人,還真的特別有效。
不管是徐庶,龐統,張溪,還是後加入的李嚴,或多或少的,都是受到劉備簡拔重用的。
按照這個時代的價值觀,這份知遇之恩,是必須要報的。
而現在最主要的問題,還真的不是大漢有沒有能力征討曹魏的問題,而是這幫玩意兒各懷私心,不想立刻征討曹魏的問題。
所以啊,當諸葛亮拿出感情攻勢,用劉備事兒了.徐庶,龐統,李嚴三人,全都麵露慚色,不再言語了。
而這個北伐的問題,基本上也就被諸葛亮再次拿捏了。
隻是,打不打的問題解決了,怎麼打的問題,就得提上日程了這個,大家心裏都沒有底。
畢竟,之前是真的沒人想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