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什麼都不會那還是謙虛了,至少會種地不是?
一個人一輩子都在地裏刨活這事,說起來可能不好聽,沒出息,覺得種地太簡單沒水平啥的,那純粹就是沒見識了。
種地一點都不簡單好嗎!
尤其是想要種得好,想讓種出來的莊稼連年豐收,在這時代那完全就可以算得上是大儒一般的存在了。
要知道從古至今,可一直都有研究農事的人。
古有農家,現有農學。
比照如今低下的生產力,每天都有人因為糧食不足而餓死的情況,魏鈺即便是個鹹魚,也挺想找人拉拔一下農桑方麵的。
民以食為天,就算魏鈺將其他方麵發展得再好,要是糧食方麵供應不足,那也是扯犢子的事。
聽到朱三生的話後,魏鈺想到了將這爺孫倆收回去種地。
不過他也沒有亂來,還是先問了對方會種些什麼。
朱三生仔細想了想,臉色微紅,“不知粟、豆、麻算嗎?以往田地在時,老朽同村中人種的一樣,也沒有種什麼不一樣的。”
這就是大眾常種的五穀了。
百姓們為了生存,地裏種的幾乎都是最能填飽肚子的主食,然後就會在家附近的自留地裏種些小蔬菜以供加餐。
魏鈺聞言倒也不失望。
畢竟這人哪就有這麼好運,隨手一撿,對方就是個農學家是吧?
突然,旁邊一直安靜聆聽的朱良說了句話。
“我阿爺會接穗的!”
哈?
魏鈺一愣,“接穗?”
這是什麼意思?
朱良說完後就開始給魏鈺解釋,“我阿爺會接穗,從前我家後山有幾棵野枇杷,可惜結的果子酸澀,是我阿爺接了鄰居的枇杷枝後,這才使得那些野枇杷又甜又大。”
這不就是嫁接!
魏鈺聽懂了,他看向不好意思地朱三生,忍不住點頭稱讚,“您厲害啊,還會給果樹接穗,這如何算不上是一門手藝呢?”
嫁接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但在這個稍微有點技術活都不外傳的時代,老爺子會嫁接也是很不錯的了。
“這也算是手藝嗎?”
朱三生麵色赧然中還有點茫然,他笑了笑,像是想到什麼,又忍不住問道:“那小公子,若我這平時種出來的糧,要比旁人多上一些,這可也算得上是手藝?”
魏鈺:?!
望著真心實意在詢問的老爺子,魏鈺好懸沒問他是不是在凡爾賽了。
這種出來的糧食能比旁人多,難道這還算不上是手藝嗎?!
這要拿到戶部擱齊尚書麵前說這事,估計對方挺著小肚子就要過來請人了!
魏鈺沒忍住又仔細問了遍,“是您平時種的糧都比旁人多,還是偶爾為之?”
“每次收成的時候皆是如此吧。”
老人家麵色猶豫了下,“不過,我們村的人,後來收成都變得差不多了,也就比其他村子的多些糧食吧。”
魏鈺:“是您教村子裏的人如何種地的?”
“是啊,村裏人種地沒選好位置,給苗澆灌的也不對,有時候水澆得多了,那苗根會爛,還有那肥,也不能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