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賑災人選(1 / 2)

魏皇和丞相等人商議了沒多久,畢竟災情緊急,容不得長篇大論,一群人聚在一起,討論最多的就是派何人去。

而在這中間,又數丞相公孫泰和太尉杜興兩人爭得最激烈。

公孫泰:“事關百姓,臣認為,應當派遣有經驗的人前去為妥,之前二殿下於濟郡剿匪有功,懂的如何安撫百姓,加之殿下身份尊貴,派二殿下前去賑災,百姓心中可大定。”

杜興:“陛下,臣認為派二殿下去不妥,湖州水災嚴重,必是亂象叢生,與其派二殿下去,臣認為不若讓大殿下去更好。”

公孫泰:“大殿下性情剛直,賑災需懷柔,派大殿下可能不妥。”

杜興:“二殿下武藝不如大殿下。”

公孫泰:“二殿下更好。”

杜興:“大殿下。”

一旁眾人:“……”

他們兩人爭得太激烈,讓其他人都沒地方插嘴。

最後魏皇嫌煩了,直接叫他們閉嘴。

“好了,你們二人別爭了。”

魏皇看向其他人,“除了大殿下和二殿下,你們可還有別的人要舉薦?”

這就是不滿意公孫泰和杜興說的了。

其他人沉默不言,都在思索該舉薦誰去為好。

畢竟,舉薦賑災人選這事不好幹。

救災貴在得人,賑災官員如果奏報踏勘不實、安撫治理不力,甚至貪汙救濟錢糧、中飽私囊,不僅會加重災情,更會引起社會不滿,而這時候舉薦的人就一定會倒黴了。

當然,賑災真出現狀況的那都是少數,大多賑災官員還算中規中矩,貪汙雖有,但一定不會加重災情,頂多就是在小範圍內出現點差錯。

賑災官員去災區,唯一要擔憂的就是自身安危。

不僅是天災上的,還有來自周圍人身上的各種壓力。

公孫泰之所以舉薦二皇子去,盼的也不過是讓二皇子於這次救災中,在湖州樹立威信名望,在陛下麵前多露臉撈功勞了。

而杜興,他純粹就是覺得體格子強壯的大皇子更合適這事。

裴知默默站在一旁,並不是很想參與這種討論。

雖說治理水患這種事歸他工部,但一瞧丞相和太尉爭執的那樣子,裴知都不太想摻和。

反正不管如何,最後都是陛下拿主意,他哪怕沒舉薦,想必陛下心裏都有數。

除了擔憂災區百姓安危,裴知腦子裏想的更多的,其實是重鑄軍備的事。

畢竟因為商盟,國庫現在有錢了,所以之前就在商議的軍備重鑄一事也提上了日程,在忙活完望遠鏡後,工部如今都在忙軍備的事呢。

裴知:【累啊,這工部的活兒,怎麼感覺越來越多了……這軍備估計得忙活個好幾年,想找人分擔……話說水部司那邊的船,也不知道造的如何了……所以該派誰去湖州呢?】

魏皇:你還挺忙。

工部裴知如此,戶部的齊惕守卻要苦大仇深的多。

【天爺,這冬季都要來了,怎的湖州還能出水患!刺史和三郡郡守都是吃幹飯的嗎!連連暴雨都不知道早早預備著?哎呦我的錢哦——】

即便他麵無表情著,魏皇也能透過他的麵皮看穿他暴風哭泣的小心髒。

嗯……齊卿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