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位青州來的小三元,周清放還是很有話說的。
在看見對方帶著那小山一般壯實的小廝進了會所後,周清放才對董生道:“聽說他有咳疾,身子骨弱,經常感染風寒來著。不過人家身子骨再弱,那也是十七就連中小三元的人,可與你我不同。與其擔憂別人,你還不如多擔憂擔憂我。”
董生前麵還在認真聽,後麵聽到那句玩笑話後,也是不好意思地笑了起來。
他拱手討饒,“是,周兄說得對,是在下多慮了,後麵的日子,在下定會多擔憂擔憂周兄,督促周兄同在下一道溫書學習的。”
周清放:……
倒也不必那麼實誠。
“好了不說了,這位青州來的小三元叫白非魚,你見過就好,沒事可別輕易湊過去,若把人碰病了,我怕人家那小廝找你麻煩。”
周清放拍拍董生肩,邁腳朝會所大門去,“進去吧,我們在外麵耽誤夠久了。”
董生跟上。
都是頭一回來京都這處名人會所,董生和周清放一路過去,瞧見什麼都覺得驚歎。
不過觀光不是他們的目的,找到其他舉子們,聽諸位探討學問、探聽各種有用的消息才是真正要做的。
二人並沒有多找,畢竟會所每隔一段距離就有專人引路,隻需要稍微詢問幾句,下人就會將他們待到該去的地方。
兩人被一小廝帶到了一處寬廣的庭院中,裏麵有假山活水,翠竹林蔭,水榭涼亭,到處都有人站著。
董生頭會過來,不知道該做什麼,隻站在院門口細細看著各處的人。
庭院內瞧見兩人進來的人不少,不過大多數人都隻是看了眼,然後便見怪不改地收回目光繼續幹各自的事,也就少部分人了,在瞧見周清放後,忍不住衝他打了個招呼。
周清放隻是瞧一眼,便看到不遠處的假山旁站著衝他打招呼的幾個熟人。
看見了熟人,周清放也不猶豫,拉著董生就過去了。
“周兄好。”
“幾位兄台好,今兒來的人可真多啊,我這還不算來遲吧?”
“這還沒到巳時呢,自然不算,誒?周兄,你身邊這位是?”
“哦,這位也是來京赴考的舉子,董生,我的同鄉好友。董兄,這幾位都是膠州來的,也算是咱們的同鄉。”
“原來是董兄,在下齊淩,久仰。
“在下……”
“在下董生,見過諸位。”
熟人見麵,自然是要先寒暄幾句的。
而因著周清放的緣故,董生也是成功打入了這個膠州舉子小團體。
大家都是同鄉,來了外地自然是要互相照拂。
齊淩幾人先來一步,知道的要比周清放和董生多,因此趁著詩會還沒開始,幾人便與二人就這各種小道消息聊了起來。
都是一些不曾聽說過的八卦,董生光是站在這兒吃瓜就差不多吃撐了。
幾人站在假山旁噓噓索索的,時不時會因為院門口有人到來望過去,又時不時因為某個八卦去找當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