儺郡,離醫穀約摸三十公裏外的地方,有個十分貧瘠的小村莊。
村子內總共十三戶人家,因為人少,村子內若有大事,向來都是聚在一起商議的。
此刻,村民們全都聚在村長的小院裏,無論老的少的,連一兩歲的小娃娃都被長輩給抱了過來。
村長的小院並不大,稱不上是家徒四壁,但其實與一窮二白也差不了多少。
整個村子都很窮。
村長已年過花甲,頭發花白,麵皮盡是褶皺,他拄著拐杖坐在門檻邊的凳子上,一雙眼渾濁地望著村民們,聽著他們各自的發言。
村民們穿得都不甚得體,黑黑瘦瘦的,麵上歲月侵蝕的痕跡很深,明明瞧著就是沒過過幾天好日子的苦命人,但此刻他們的眼神卻都像是在發光。
他們在向村長說著醫學院的事。
“村長,俺昨日去莫家村瞅過了,他們去醫穀的人回來了,都說醫學院的事是真的呢!”
“這事多好啊,有吃有住,還能有衣服穿,一個銅板都不用花!村長,俺們是去不成了,但把小子們送去還有活的希望啊!”
有漢子說著,就把靠在腿邊懵懵懂懂的幼子給推了出去。
一個站出來,周圍帶了孩子過來的人就都把自家符合條件地給推了出來。
而這被推出來的大多都是男孩,隻有兩個女孩。
村長望著大家,耷拉著眼皮一時不語。
而麵對著村長的沉默,村民們雖然不理解,但一旦想著醫學院那樣好的機會,他們就有種心急火燎的感覺。
不懂醫學院何時結束收徒,怕去晚了錯過了這個入學機會,擔心孩子們會繼續留在家中,過著在地裏刨活的苦……
“村長,這成不成您好歹說句話啊!那地兒是醫穀,從前石大夫是個何人咱們都是知道的!石大夫是個大善人,如今又是那醫學院的夫子,肯定不會是騙俺們的啊!”
有婦人急了,她懷中抱著一稚童,身邊各站著倆抓著衣角的孩子。
婦人家中孩子多,家貧的人想要全部養活是件很困難的事,如今能有個機會將孩子送出去吃飽喝足,還能識字學醫,婦人知道了那是無論如何都不會放棄的!
麵對心急的,村長並沒有發火,隻是在深思熟慮過後選擇歎了口氣,“你們隻看娃們能吃飽識字,就沒聽過那學堂是官府開的嗎?”
很多時候,無論朝廷是如何的寬厚仁慈,但麵對地方官府,百姓們無一例外不是害怕退避的。
怕官府定罪,怕衙役壓榨,又怕有人上門來收各種稅……
村長也不想胡亂揣度官府的用意,畢竟朝廷剛在他們隔壁的千城郡賑完災,那幾個月巡撫大人賑災所做之事,即便他們深處山林,去了小鎮後也依舊會有所耳聞,但怕官府這事它就是刻在了骨子裏啊!
對於村長的躊躇為難,村民們卻要不管不顧許多。
有漢子望著身邊瘦巴巴的兒子,眼中的不忍化作熊熊烈火,他堅定地對村長道:“村長,就算是官府開的那又如何!隻要官府不收銀子,能讓娃不餓肚子活下去,就算是讓俺去服役俺也認了!”
村子窮,大人們都經常餓肚子,更別提孩子了,因此這話一出,就有不少人附和起來。
“對!隻要能把俺家虎子跟狗子送進去,讓俺去服役俺也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