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事不用細說,重男輕女,這個時代實在太過常見。
董生和周清放都是讀書人,懂得事多,加上這一路走來,瞧見的不平事也多,所以盡管沒有細問周圍人為何隻送女童過來,但他們隻是稍微想一想便能明白緣由。
平民百姓養活孩子艱難,孩子少也就罷,但家中孩子一多,那女娃就不值錢了。
不提其他,隻單論醫學院能免費幫人養七年孩子,很多養不起孩子但又怕事的百姓,不舍得自家寶貝兒子,就會將女兒推出去,一是省了家中口糧,二是會識字的女娃日後嫁人能賣個好價錢……
當然,這都是些眼皮子淺的。
真正有見識的,那都是家中有幾個符合條件的就送幾個過來好嗎!
這種天上掉餡餅的事多稀罕啊,往年都是官府找他們拿錢,今歲官府居然還反過來補貼他們了,這種能薅官府羊毛的好事,現在不薅更待何時啊!
也就徐花花村子裏的人和她隔壁村的了,兩個村子裏的人都沒啥見識,回來就隻帶女娃子。
譚林坐在門口招生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作為招生辦老師,見過的奇葩家長多了,都不需要家長們多問,他都能知道這些人在想什麼,所以譚林心裏早就有了一套應付人的說辭。
對於想要來入學的人,譚林讓他們排好隊,然後一個個詢問情況。
這個,知道一點草藥知識,要!
這個,小孩子,要!WWw.GóΠъ.oяG
這個,識點字,也要……
凡是合格的人員,譚林都為他們登記了個人信息,然後,他就開始招呼人該走走,該進進。
能入學的老實站一邊,沒能選上的或是來送孩子就站另一邊,為避免騷亂,學堂內還派出了人來護衛。
都是沒見過世麵的村民,知道學堂是官府辦的,這學堂的人一多,一個個就都跟鵪鶉一樣不敢吱聲了。
董生站在不遠處,親眼瞧著徐花花與一壯漢手拉手進了大門後,這才和周清放一起朝那位譚大夫走去。
“譚大夫,久仰,在下董生,自京都而來。”
“在下周清放,譚大夫,久仰。”
譚林正在收拾桌上的紙張呢,冷不丁聽見如此有學問的打招呼,一時間他還有些沒反應過來。
“啊,久仰,兩位公子好,在下譚林,不知二人來此是有何事?”
在看見董生以及他身旁的周清放時,譚林便立刻意識到這二人不是來學醫的。
畢竟讀書人身上的那股氣質很明顯,跟一般會識幾個字的可不一樣。而且能讀書的人無不是奔科考而去,沒得會“自甘墮落”去學醫。
董生拱手,直抒來意,“譚大夫好,我二人乃禦史台官員,具體職務,恐不便透露,隻奉命辦差,望譚大夫諒解。”
“啊……”
譚林張了張嘴,兩眼茫然漸起。
禦史台的官員。
奉命辦差。
來這兒?
奉誰的命?!
辦誰的差啊?!
譚林一下正經起來,他站好身子,恭敬拱手,一字一句道:“兩位大人好,在下太醫院太醫,奉賢王殿下令,在此教書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