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底的京都要比往年都熱鬧許多。
今年是大魏商盟成立的第一年,是第一屆各方會長入京接受朝廷檢閱的日,是商賈亦能登上大雅之堂,不再為人所不齒的開始。
如此激動人心的時刻,哪怕選中的會長與自己無關,各地亦有不少腦瓜子活泛的商人,行李款款地驅車來到京都。
他們馱著貨物,既是想要見證曆史看熱鬧不假,亦是想要在京都大賺一筆。
京都本就是大魏最繁盛昌茂之地,如今又有各地會長前去,屆時肯定會有不少誌同道合的人去湊熱鬧,他們帶著貨物過去賣,看到好的買了又帶回去賣,兩手倒賣,走一趟不說大賺了,人脈怎麼著也能結識點吧?
反正就是不虧。
因著不少商戶帶著各地貨物入京,京都便就此熱鬧起來。
魏鈺也為此出了幾趟門,見識到了不少新奇玩意兒。
不過出去多了,瞧見過兩次各方商人為貨物價格而爭執反悔後,魏鈺便產生了點新的想法。
這個年頭有很多不方便之處,信息不流通就是很大的一個弊端。
而商人帶著貨物在各地走買賣,其實也是一件很有風險的事,不是路上會遭遇危機,而是貨物價格的問題。
譬如拿茶葉來講吧,徐湖二州盛產茶葉,當地茶葉價五錢一斤,商人拿茶葉去外地賣,在膠州可能會賣六錢多一點,幽州會七錢多,但青州可能就隻有五錢左右,甚至賣不到成本價。
各地都跑過的商人清楚差價,所以幾地來回奔波的時候,如何買賣都清楚,但沒跑過的商人那就遭罪了。
他們不知道東西賣給誰才最賺,頭一回來,本著不能虧的念頭,瞧見哪一方出價格,隻要比買進價高,他們就會出,可還不等他們放鬆竊喜呢,結果這轉頭來了一個出價更高的,那可不就叫他們想要反悔嗎!
一反悔就想要鬧,一鬧就得傳開。
不是哪個商人都秉著誠信經營的,瞧見高利潤心生反悔的不在少數,不然魏鈺也不會出幾趟門就瞧見了兩次。
有了想法就去做,魏鈺直接就去尚書府找了齊惕守。
商盟會長入京,齊惕守這幾日很忙,聽到下人說賢王過來的時候,讓正在書房看賬。
“賢王來了?他來幹嘛!”
齊惕守不是很想去,畢竟賢王那裏還有個大坑在等著他,每每賢王來找,齊惕守就覺得賢王是想叫他去填坑的。
來通報的下人也不知,催促著他家大人還是趕緊出去的好,不然他們府小少爺要被賢王玩壞了。
想到自家小孫子,齊惕守臉一黑,趕緊撂了筆出去。
前院裏,魏鈺正抱著一小娃娃玩舉高高。
“哈哈哈,殿下,再高一點,高一點……”
小娃娃正被魏鈺抱在手裏玩拋高,大抵是從沒人跟小孩兒這麼玩過,孩子在半空中直樂嗬,倒是把旁邊的仆婦嚇個半死,偏又不敢阻攔。
“還高?成,那就再高一點!”
魏鈺覺得齊大人家的五郎老有意思了,膽兒真大,是個招賊的。
畢竟他兩次來齊府,兩次都是這小娃娃直接拉他進來的,如此心大,不招賊還能招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