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邊關。
一批批裝載貨物的商隊正翹首以盼,等著通過自家邊關檢查後,繼續前往下一個檢查口。
隊伍排得老長,都是準備將生意擴至大宛的商戶們排隊。
而這樣的隊伍在邊關僅此一例,因為隻有從杞縣這邊出發,穿過北胡才不會擔心被北胡人打劫的風險。
畢竟報紙都報道了,他們大魏與哈莫罕達成了友好合作,要去大宛做生意的人,中途穿過哈莫罕地盤時,隻要向對方交取一定關稅即可。
但凡是能交點錢就能解決的問題,那都不算問題。
關稅,商戶們都是交習慣了的,加之朝廷都不介意登報了,那大家自然是要欣然接受的。
這最大的隱患上頭都替百姓們打算好了啊!
北胡都不成事兒了,那他們還怕個球啊?哪家出門做生意不會碰上點兒意外的,要真怕路上遇到危險,那幹脆就不要趟這水得了。
活該發不了財啊。
沒去過大宛,但看過報紙,知道大宛金銀器物多的行商們很看好這趟生意。
正所謂先行動的人先發財,通商的消息出來沒多久,邊關這邊就迎來了一批批拖著貨物的商人,天南地北的,叫邊關百姓們都算開了個眼。
因著商隊眾多,有需要還得在邊關停留,這人和牲口吃喝拉撒的,帶著邊關的經濟都活躍了不少。
幽州行政官們看著財政是高興得直樂嗬,隻道自己今年要發,就是苦了邊軍的。
突如其來的人流爆發,叫邊城防軍根本應付不來,隻能求助於駐守在城外的邊軍幫忙。
而一方麵為了維持邊關秩序,一方麵提防北胡動向,衛城將軍在去信京都的同時,也是將邊軍分成了三部分。
維持秩序,提防北胡,駐守營地,三部分的人馬交替輪換,中途還要經曆兩班倒。
累是累了點,但為此薅了一批當做軍費的衛城將軍卻不得不承認——幹得好啊,這樣的事情多來幾次他們也是願意的!
太子殿下腐蝕北胡的手段真是越來越直白了。
通商給幽州帶來的變化,從商隊手中賺到銀子的百姓們那是能肉眼可見的,而對於北胡。
在互市裏攛掇的北胡人民表示他們也有想法。
草原那麼大,又不是隻有哈莫罕一家,憑何大魏就隻跟哈莫罕做交易?他們這些部落又不是不行!
互市建立起後,草原不少部落都在哈莫罕手中吃了虧,雖說那些虧都是必要的,都是他們需要依靠哈莫罕才能從大魏那邊得到所需之物的手續費,但這也不代表他們沒想法、願意給啊!
要是能直接跟大魏達成合作,誰願意再借哈莫罕的手不是?
見識過哈莫罕的改朝換代和崛起,草原不少部落都看到了與大魏合作的好處。
蠢蠢欲動的部落很多,但真正有資格能上桌的,卻也就隻有北胡那六大部落。
且六大部落因著各家地盤問題,並不是每一個都能有條件與大魏合作。
至少合作的前提,是得有大魏需要的資本。
而好巧,除了哈莫罕,也就是它的鄰居阿契戎勉強算了。
之前互市合作的時候,阿契戎那邊還沒有別的大動靜,也就偶爾跟哈莫罕有點小摩擦,這很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