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不泯是人心(2 / 2)

開發區,或者說羊城這裏風氣喜歡藏富。就算有錢,大家也不知道,最多是猜一猜,看得出一些端倪罷了。像是阮家買了一輛車,生活上也好了很多,有人就猜是不是因為和寧家走得近的緣故。估計是真有什麼發財的門路。兩家湊到一塊去了。

所以總是酸酸地,過來刺探兩句。

至於趙理叔叔,早就出國念MBA,工商管理碩士去了。這一世,比前一世還早了幾年。估計是有錢交學費了,所以趕緊走了。

今天是星期天。按理說,阮阮都是到了周末晚上,或者是星期一早上才過來的。卻說林蘸憶阿姨家也在鳳凰城買了房子。專門選得離寧家很近。同一個小區,走路不到五分鍾的時間。就等著裝修,翻過了年節,就能過來住了。

林蘸憶阿姨這次過來,跟寧媽媽八卦了一下樓道裏的人家。寧家當時住在五樓,三樓有一戶於家。家裏有一個兩歲多的孩子,喚於敏的。可能因為年紀差得比較遠,跟寧婉他們這些有點大的孩子,不是很玩得來。所以家裏的關係,也就淡淡的。

於敏父親,於蟠,前世是樓道裏最早一個富起來的。也是最早一個搬離樓道的。這一世,寧爸爸比他早了些。不過也就是前後腳的樣子。於父於蟠是做CD機生意的,90年代這個的供應量很大,賺了很多錢。雖然搬離了樓道,但是搬的地方也不遠,也在清水街道。買的是新區裏的別墅。兩層半。離樓道開車也就十來分鍾的樣子。

寧婉記得前世大家豔羨的眼光,嫉妒的心情,簡直不足以囊括。嫉妒得發狂。其實CD機也就是一個薄利多銷的幹活。中國不太注重知識產權。CD機的生產商都是沒有購買專利的。不過大家都是如此,也不好說什麼。最主要,是有市場。

有市場,就有錢。有錢,就有了一切。

於敏的母親,韓史明,也是一個女強人。說句實在話,半壁江山都是她打下來的。別人家做生意,都是男人在外拚,女人顧家。於家兩個都在外拚,很晚才要的孩子。也不怪別人最早成功了。

但是事情的最後,卻是悲劇收場。寧婉記得,前世於家是最早一個淡出了樓道這個交際圈子的。倒不是說於家有錢了,故意疏離他們,或是怎麼的。其實於家搬去了別墅區以後,才發現,那兒的人煙稀少,沒什麼人住。就算有三兩戶人家,關係也是很疏離的。平日裏大家關上門來,哪裏有什麼交集?

但是人不可能除了生意上的夥伴,再沒有旁的朋友。而且樓道裏的這些人,後來混得也不差。於家倒是常常來找他們,要聚會什麼的。就是寧爸爸委婉地推拒了。不止寧爸爸,幾乎樓道裏所有人家,都委婉推拒了。原因?無他。這個於蟠,作風很有問題。(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