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人心不足(2 / 2)

寧婉也反思自己。百分之八十的淨利潤,是不是要得太多?

雖然有投資者個人的原因。但是隻要是提供服務的,無不需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私募,說著神秘。其實也不過就是為富人提供炒股服務,但卻不注冊在冊的公司而已。

投資者走了,就說明自己提供的服務不能滿足市場需求。也許是價格過高,或者是旁的原因。這個原因,還是早日找出來的好。否則,就是有寧婉坐鎮,寧式私募,也走不長遠。

也許真的應該分薄利潤?自己把大頭吐出來?

又或者投資門檻過高。讓有實力的人心生畏懼。沒有實力的,又達不到門檻,不得其門而入?

一項服務失敗,沒有市場,一定是有其根本原因的。

寧爸爸又走訪了所有認識的“圈內人”。除了那三個投資者,港城的李生,梁生,還有漁城的張老板,其他人都表示不願意再投入資金了。

哪怕寧爸爸把門檻一再降低,最後低至100萬,也隻是徒增笑料而已。知道是不可為,寧爸爸雖然惋惜,但也沒有強求。

令寧爸爸驚訝的是,港城的李生將投資金額從500萬提高到2億,並且要跟寧式私募簽十年的長期合約。

合約對投資者是沒有約束力的。想要撤資,隻有第二個月不再向公用賬戶轉賬,就是了。但是對寧式私募來說,卻是有約束力的。在合約期內,按照合約條款,隻要客戶向公共賬戶打錢,寧式私募就要負責管理資金。

十年。豈不就是賣身給了寧式私募?

寧婉還想著過幾年自己出來單幹呢。不過十年後,也才十五歲。而且私募可以是寧婉在管,也可以是旁人。誰家私募沒有幾個操盤手?現在規模小,資金流動量不大,還不顯。到時上百億的資金,是個人都顧及不過來。

倒是鄭父和柏晗家增加了資金投資。本來就是寧婉做人情的,所以沒有抽走百分之八十的利潤。半個月獲利66.47%,全部給了鄭家和柏家。所以是很驚人的。

雖然鄭家和柏家本身的資金量很少,可是收益率是很高的。況且現在是牛市衝天的時候,這麼高的收益率倒也沒有人懷疑。鄭家資金投資一下子增加到了一百萬。柏晗家是五萬塊錢。

九六年就能拿出來一百萬的流動資金。鄭家的實力讓寧婉也刮目相看。要知道寧家是行商的。上一世,九六年的時候,寧爸爸也不能說隨便拿出來一百萬。這一世,寧家有個寧婉這個金手指,就姑且不提了。

鄭家父母都是當官的。名聲雖然好聽,但是實際上吃的是死工資。卻暗藏著這樣的實力。比起做生意的,拚死拚活地,都不知道要強上多少。怪不得那麼多人想要做公務員了。

雖然柏晗家也是公務員,但是現在還是小年輕,又不是羊城本地人。雖然是著名的茫沉大學畢業,但現在還是小科員而已。

有沒有當地勢力的重要性,一目了然了。(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