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大規模土改(1 / 2)

牛二並不是個例。

隨著整個長樂郡範圍內,除了長樂郡城以外的其他所有地方,都成為了宋家村的實際控製區,對於這個控製區的大改造,自然便轟轟烈烈的開始了。

土改是必須立刻進行的頭等大事。

特別是對於處在封建農業時代的異界來講,土地就是一切!GgDown8

在生產力沒有得到革命性的提升之前,為什麼古代的王朝總是逃不開三百年大限的桎梏?

就是因為王朝延續的時間越久,地方上的土地兼並現象就會越嚴重!

任何王朝草創的初期,由於王朝更迭所必然會遭遇的戰爭破壞,勢必將導致地廣人稀的情況出現。

這種局麵下,土地會變成一種極為豐富的資源,每一家農戶都能有足夠的土地用來耕種,借此確保自家可以吃飽穿暖。

而糧食的富足、社會的安定,必然會極大的刺激生育,使得王朝的人口數量,在相對穩定、和平的時期裏,迎來井噴式的增長。

人口增多,就需要更多的土地。

原本富足的土地資源由此逐漸變得捉襟見肘,一旦遭遇了某些災禍,抵抗風險的能力自然便隨之大大降低。

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抵抗風險能力差的普通農戶,其手中的土地會自然而然的朝著大地主手中聚集。

等王朝發展到了鼎盛時期,大地主和士大夫階層擁有的權利更加穩固,就會開始不再滿足於僅僅依靠著自然發展去兼並土地。

他們會人為的製造很多諸如高利貸一樣的方法,加快這種土地兼並的速度。

最開始擁有土地的農戶,因此而淪為佃農,種地的收益,除了正常需要繳納的稅賦以外,還要額外再負擔一份高昂的佃租。

農民徹底淪為赤貧階層,一旦遭遇某些無法及時應對的天災,導致土地欠收,稅賦和佃租又基本上不可能被減免的情況下,農民就會活不下去。

這時候,隻要出現有心人振臂一呼,那麼找不到活路的農民,幾乎肯定會聚攏起來、爆發農民起義。

所以在當前的生產結構下,農民和地主士紳階層天然對立。

一般來說,封建時代下的改朝換代,想要成功的話,便肯定少不了士紳階層和地方望族的支持。

純粹想要依靠著農民階層去奪取政權,並不現實。

這就導致曆史上那些成功的造反,對於地主士紳階層其實是善待的。

無論怎麼改朝換代,最後也都是換湯不換藥的新瓶裝舊酒而已。

除了皇帝換了個姓氏以外,其他自上而下的國家體係,幾乎沒有任何實質上的改變。

可沈旭的目地顯然沒有那麼簡單。

以長樂郡的地盤為試點,先在長樂郡的範圍內徹底消滅掉地主士紳階層,然後通過對長樂郡的治理,培養符合其要求的官吏,形成一個完全有別於其他三國的全新生態,這才是沈旭眼下的目地。

因此土改隻是為了達成這個目地的第一步而已。

長樂郡範圍內的所有村鎮,盡皆組織了相應的公審大會。

不隻是那些地主,就連鎮上的一些富商以及原本由北周下派的官吏,也全都在公審打擊的範疇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