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唐斬經過了一番簡單的交流後,沈旭便返回了商隊的最前方,重新跟左立以及蕭三並肩騎行起來。
不過沈旭跟蕭三反饋的情況是,他並沒有打聽到任何有用的消息,他的那位車夫,離開九龍鎮已經有年月了,對於九龍鎮內的情況,知道的都頗為落伍,盡皆屬於幾年前的老消息。
蕭三對此絲毫不覺得意外,反倒是認為理應如此。
九龍鎮本就是這樣。
鎮子裏雖然有一個比較籠統的秩序在維持大致上的平衡,但能夠跑到九龍鎮來定居的人,基本上都不是什麼善茬。
這導致九龍鎮內各種紛爭不斷,每時每刻其實都有人莫名其妙的死去,所以九龍鎮的內部局勢變化,是非常迅猛且劇烈的。
如果有九龍鎮裏的人離開了九龍鎮,那根本不用太久,隻需要半年不回九龍鎮,差不多就會對九龍鎮感到無比陌生了。
因此蕭三對於沈旭的解釋沒有任何懷疑。
此時商隊已經進入到了那鐵嶂寨的勢力範圍內。
原本還算平坦的道路陡然變得崎嶇,周圍開始逐漸的出現各種地勢的起伏,明顯是在從平原地貌進入到山嶺地貌。
出現這樣的變化,就意味著眾人其實距離九龍鎮已經不算遠了。
因為九龍鎮所處的三不管地帶,正是被一片高山峻嶺所包圍的。
在群山環繞之間,有一塊頗為罕見的平坦地域,仿佛盆地一般,但實際上的海拔卻並不算低。
由於道路險惡,不利於大軍通行,最早的凶徒們逃到這裏後,一開始還想著占山為王,成為土匪強盜一般的存在。
更有人想要成為流寇,通過四處去三國防禦薄弱的地方打秋風,來維係自身的生活。
然而隨著三國分別對凶徒們進行清繳和驅趕,凶徒們能夠活動的區域越來越少,最終便開始形成固定的聚居地。
直至慢慢發展成九龍鎮的雛形。
曆經三十年的變化,九龍鎮的占地麵積越來越大,湧入的凶徒越來越多,到了現在,其擁有的人口和鎮子的實際占地麵積,已經不亞於北周的郡城了。
四周的崇山峻嶺成為了九龍鎮天然的對外屏障。
固定聚居地的生活方式,也讓九龍鎮裏的凶徒們懶得再去當什麼山匪強盜,過那種說起來好像頗為風光、可實際上根本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的苦日子。
這種情況下,選擇躲在九龍鎮範圍的最邊緣處,糾集一批人手上山為匪,隻能說明那個鐵嶂寨的人,應該是在九龍鎮裏混不下去的。
依靠著對往來九龍鎮的商旅進行打秋風的行為,來獲取勉強糊口、不至於餓死的物資……
沈旭完全可以想象,鐵嶂寨的人絕對不敢對往來九龍鎮的商旅下死手!
道理很簡單,如果鐵嶂寨的人做的太過分,導致九龍鎮的商路受到了影響,那麼根本不用等到商人去想辦法,九龍鎮裏的勢力就會搶先出手,直接將鐵嶂寨的人殺個幹淨。
盡管從目前已知的情況來看,九龍鎮依托著那塊平坦地域的肥沃土地,已經基本上實現了糧食的自給自足,可除了糧食以外的其他各類物資,依舊是非常稀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