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席開始後,張子明趁著今天的人比較齊全,也公布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關於出工掙工分的問題,自己這段時間是沒工夫下地幹活了。
需要張忠和協調,要不然自己家到了年底的時候沒有工分,那可是什麼也分不到的。
總不能糧食也要去供銷社買吧。
至於是出錢找人代幹還是直接拿錢換算來買工分,由張忠和決定,花點錢,張子明不在乎;
第二件事,就是自己接著就要出一趟遠門。
至於原因嘛,張子明就拿作家交流當作了借口。
其實真實的目的就是要去一趟粵東省,藍寶石還得賣啊,隻憑這一千塊錢是不夠的。
自己可是計劃要蓋4間紅磚瓦房的,這買磚、買瓦、門窗家具,都是需要花錢的。
蓋好了能住進去的話,張子明計劃照著2000塊錢來花,到時候自行車、縫紉機可都得置辦上。
第三件事,就是自己出遠門回來後就要蓋房子,還得需要坐在首席桌上的這幾位大伯、叔叔給長長眼勁,招呼招呼家裏的壯勞力過來幫忙。
這個時候的農村蓋房,都是族裏叔伯兄弟們相互幫忙的。
也不會要工錢,但是得管飯,並且別人家有事的時候你也得過去幫忙才行。
不過,這一次,張子明計劃給錢,聽到張子明要給錢,大家覺得沒必要。
“子明,都是相互幫忙,給什麼錢啊,管飯就行”一個會木匠活的本家叔叔先說道。
“是啊,子明,看你說的,不用給錢,到時候我來幫忙”一個叔伯哥哥也說道。
張子明知道大家會是這樣的反應,可是張子明有自己的打算:
“各位大伯、叔叔、以及堂哥們,是這樣的,我是想把四間磚瓦房能盡快的蓋起來.....”
相互幫忙過來蓋房子,不要錢是不要錢。
可是每天過來的人數可是不固定的。
有可能今天有10個人幫忙,第二天就有可能隻有5個人來幫忙,每天來人不一樣,所以幹的進度就不能保證。
張子明是計劃一個半月內連房子帶門窗家具全部搞定,所以才有了給錢的想法。
這樣的話,每天來人的數量就能保證。
眾人聽到張子明要蓋4間房,而且還是紅磚瓦房,心裏是既羨慕又在盤算著。
羨慕的是,張子明有錢可以蓋磚瓦房,土坯房子雖然便宜,但是確實不如磚瓦房寬敞明亮啊。
盤算著的是,這張子明蓋房子,自己高低得來幫忙,就是不知道張子明說要給錢,能給多少,怎麼著都應該是現錢吧,能有現錢到手,心裏直癢癢。
這個時候的民安縣雖然也在響應農業生產責任製,但是實行的並不是很明白;
1980年下半年才在全縣選了2個大隊進行“聯產到勞”的試點;
1981年初先試行了“包產到戶”;
1981年下半年開始越來越多的大隊都開始實行了“大包幹”。
到1985年,全縣農村全部都徹底實行了“大包幹”,實行了“大包幹”之後,畝產糧食非常真實的直線增長。
張葉平的父親張寶林也被邀請過來喝酒了,張寶林雖然也是張姓,但是與張子明一家並不是一支,包括張曉勇他們家也不是一支。
總的來說,瓶子村的張姓一家,總共有這麼三支,張子明家的這一支算是人口比較興旺的;張曉勇家這一支算是次之;張葉平家這一支算是人最少的。
張寶林打著酒嗝回到家,看到自己兒子就難免會進行比較:
“你看看你,讓你學開拖拉機你也學不會,下地又嫌累,你說你這個樣子可怎麼給你找媳婦啊”
張寶林是大隊裏的拖拉機手,算是農村裏麵有手藝、有頭有臉的人物,至少每天的工分都比別人記的多。
這也是張子明邀請張寶林過來喝酒的原因,自己蓋房子可能會用到拖拉機拉點東西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