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小正是上課時間,沒有上課的2位老師出來迎接了各位領導。
郭書記不是那種擺譜的人,很平和的說道:
“大家各自忙就行,也不用打斷上課的學生,今天就是過來看看課桌的使用,外麵瞅兩眼就行了。”
2位老師知道郭書記的為人,但是也沒有離去,守在邊上隨時調遣。
隨即幾人都趴在了窗戶外麵,五月底的天氣比較熱了,所有的窗戶都開著,一點都不妨礙眾人的觀察。
郭書記觀察的很仔細,所有教室都已換成新課桌,之前的泥墩土桌都已換掉,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看來瓶子村大隊先把本村的村小給改善了啊,公社能少一個村小的壓力也是極好的。
“不錯,不錯。”郭書記點頭稱讚著。
眾人當然知道,這個稱讚首先是給張忠和跟張子明。
“子明,這些課桌的桌角是磨掉了嗎?”
郭書記疑惑的問道,因為這些課桌所有的桌角都是圓潤的。
“是啊,都是刻意去掉的嗎?”教育專幹也好奇的追問道。
“是的,各位領導,桌角太尖,有安全隱患,小學生普遍比較調皮,桌角打磨成圓潤形狀更加安全一些。”
張子明熱情的解釋了一番,這個桌角可是有意為之的,就是想區別於其他課桌,其他做課桌的目前還沒有這個意識。
“那你們趕製課桌的效率受不受影響?”郭書記問的問題都在點上,當前效率最重要。
“郭書記,桌角的處理可以交給打下手的來打磨,不影響木匠們的進度,但是整體的效率是稍微受點影響的,相比學生們的安全來說,我們寧願承擔效率上的影響,不想看到學生們有什麼磕磕碰碰。”
張子明回答的很實際,效率受影響那是很正常的,不正常就不對了,但是相比學生安全來講,就不算什麼了,1980年對於教育的重視已經很明顯了。
幾位領導點頭表示同意,一致認可了這個回答。
尤其是教育專幹武藝林,腦子裏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想法,不過還是壓了下來,還是等著看了家具廠之後再跟郭書記提出來。
郭書記是務實的作風,從村小出來之後,幾人就又朝著家具廠趕去。
“忠和,這裏是以前的知青點吧?”站在家具廠門口,郭書記略有滄桑的問道。
“是的,郭書記,廢棄了一段時間,現在重新利用了。當初來來回回有七八個知青在這裏常駐的,轉眼間都回城了。”
張忠和回憶的說道,那段歲月算是特殊歲月了,往後應該不會再有了。
當初幾個知青來到這裏,有男有女,活力無限,村裏的老農們哪見過這麼水嫩皮膚的女子,一個個的都像是看稀罕物一樣趕過來觀看。
“重新利用了好啊,原來的痕跡一點也沒有了。”郭書記歎了一句,明顯是有一些特殊記憶。
進門以後就看到了門口貼著的安全生產管理規定,不禁好奇的問道:
“這個安全生產規定是你們整理的?”
郭書記包括其他幾人,都感覺有些小題大做了吧。
就這麼一個小作坊,還弄一個安全生產規定,這門麵裝的,跟縣裏的大廠似的。
其他富裕的幾個大隊,也有隊辦的集體企業,說是企業,其實就是大一點的作坊而已,幾人也都去過,從來沒見到有什麼安全管理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