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明啊,張寶林兩口子發現張葉平留下的紙條之後,就過來找我了,讓我幫忙,你說我能怎麼幫啊,都在忙著麥收、交公糧、種玉米,難不成還要帶著全村人去外麵找人嗎?你說呢?”
張忠和無奈,但是支書的責任在這裏。
村民有事找到村幹部,村幹部你能袖手不管?
張子明能聽出來,雖說是在強調麥收忙碌,實際上是多少有些小內疚吧?
這倒也是,張葉平的出走,導火索還是上回出義務工鬧了個大笑話。
說到底,出義務工這事,還是張子明建議的。
但是,張子明是清楚知道張葉平為人的,所以知道張葉平出走的時候,張子明沒有內疚感;
但是張忠和就不行了,總感覺是跟安排義務工這事,多少有點關係。
不想繼續扯這件事,隨即說起來家具廠的事情。
這個話題一轉移,張忠和也不瞎扯了。
明白人,聊個幾句就行了。
還是村裏的兩家企業,跟張忠和的關係最大。
.................
翌日,繼續奮戰大林寨村的麥子地,不出意外的話,兩天之內應該能夠完工。
郭書記站在地頭上,再一次表揚了兩個村子聯合收割的舉措。
隨後在大隊部裏,林正茂講了豆腐坊的事情。
張子明作為特邀嘉賓,也出現在了大隊部。
郭書記是個聰明人,大概能猜到怎麼回事。
當即表態,無論哪種合作方式,公社裏都會支持。
具體選擇哪種方式,還是由大林寨村自己來選擇。
不管哪種方式,都是共贏的。
國家的政策都是大方向的,具體如何執行,全都靠基層的領導幹部。
此時的農村,種地隻能解決吃飯問題,要想提高生活水平,還得有副業。
這是郭書記自己總結的。
所以,聽到大林寨村繼續發展豆腐坊的想法,是大力讚賞的。
而這讚賞裏,有一半是給到了張子明。
會後。
林正茂跟張忠和商量,暫時借用張子明跟縣裏的林雨剛進行聯係,及時確認縣食品廠領導的考察時間。
就算沒有這屁話,張子明也肯定會上心這事的。
好歹是張子明自己提的想法呢,難不成還不管了?
然則,張子明並不著急,當初跟林雨剛商量好了,至少也要等麥收結束之後。
要不然,大家都在忙著呢,誰搞接待。
金黃的麥子地裏,依舊熱火朝天。
郭書記的到來,也給彎腰下鐮的村民們帶來了極大的鼓勵。
這個時代,一句口號、一句標語,就可以讓人鬥誌昂揚、孜孜不倦。
信仰的力量,是強大的。
大集體也是有大集體的優勢的。
....................
終於,兩天之後,大林寨村的麥收工作也結束了。
整體來說,兩個村子的聯合收割是順利的。
除了張葉平事件是一個小插曲。
兩個大隊書記,自然也是受到了萬眾矚目的關注。
精神上的滿足,高於物質上的滿足。
現在時間已經來到了六月底。
端午和夏至,就在麥收的忙碌中,伴隨著汗水與烈日,悄然度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