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的時候,對於食品廠的幾位領導,張子明一點印象也沒有。

根本就沒有什麼交集,能有什麼印象。

但總覺著那個地中海,隱約的有一絲的印象,卻又想不出是什麼事。

記憶太久遠了。

今天隻能把縣領導的虎皮扯起來了。

張子明又做過一次自我介紹之後,款款的胡謅了起來:

“前幾天去縣裏給領導送家具的時候,領導還表揚咱食品廠了呢,我可是聽的真真的。”

說到這裏,頓了頓。

三位廠領導眼神很急切,卻又不好表現出來。

郭書記是個明白人,跟著問道:

“領導怎麼說的啊?”

看到郭書記的配合,張子明暗暗點了個讚。

上回忽悠張忠和貸款的時候,郭書記也恰到好處的配合了一下。

張子明不急不忙的說了幾條大方向上的讚美詞,隨後就是一個“但是”。

聽到“但是”,黃有發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急忙偏頭問道:

“但是,什麼?”

副廠長徐興文和辦公室主任穀建成也神情一凜,最怕領導後半句的轉折。

“領導說啊,咱縣食品廠哪哪都好,唯獨豆製品差點意思,豆腐的口味不穩定,豆皮厚薄不一,腐竹水分太大..........。”

張子明的話半真半假。

真的地方有兩點:

第一點,真的去縣城裏送家具了,隻是並不是給領導送。

瓶子村有個家具廠,副廠長徐興文是了解的,當初就是把關係找到了徐興文這裏,才有了後來對林雨剛的安排的。

第二點,食品廠的豆製品車間,確實不怎麼樣,總是換人輪流幹,那做出來的豆腐能一個味嗎?豆皮的厚薄能一樣嗎?

假話就是扯虎皮。

哪有什麼領導講話啊,無非就是說一些事實出來就是了。

事實就是事實,實際存在著,三位廠領導心裏都清楚。

即便是扯虎皮,那又怎樣,難不成還去找領導核實嗎?

黃有發心裏有些不爽,但是又是事實存在的問題,讓人說不出什麼來。

問題當然知道,所以也是在徐興文的建議之下,走訪了幾個地方的豆腐坊。

隻是這個大林寨村的豆腐坊,距離縣城確實有點遠了。

他心裏想的,還是找他小舅子那個村比較合適。

但是徐興文的提議,還是要給麵子,所以才有了今天的考察。

而徐興文這邊,則純屬於給麵子,即便不成,那也能說的過去,最起碼過來考察了一遍呢。

對於張子明半真半假的發言,郭書記和林正茂等人也是聽的雲裏霧裏。

到底哪句是真的呢?

不管哪句是真的,哪句是假的,隻要能幫助大林寨村把豆腐坊做大就行。

看到幾位領導陷入了沉思,張子明又說起了合作方式。

在其他豆腐坊隻有一個合作方式,就是供貨。

而大林寨村居然還有一個方式,是想成為縣食品廠的一個車間,這讓三位廠領導都感覺有些異想天開了。

憑什麼啊?

憑什麼要把豆製品車間放在這裏啊?

再說了,也沒有外建分廠或者車間的打算啊。

成為食品廠的一部分,這是林正茂等人的想法。

這種想法無可厚非,這樣的話,大林寨村無需出錢,隻需要出地、出人、出政策就可以了,成本比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