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計劃,在服裝店待個三四天,沒成想,第二天的時候,老家的服裝廠就遇到難題,需要張子明趕回去處理。
張子明隻能把服裝店內的事情交給了楊小江,讓楊小江帶著其他四人,把衣架、背景燈、模特架子等按照要求收拾好。
衣架和模特,是村裏的家具廠幫忙製作的。
還別說,比後世的不鏽鋼展示架和塑料模特,沒差多少。
至於背景燈,是單獨采購的小燈泡,就是為了增強色彩與質感的。
往回走的路上,張子明一直在琢磨,到底是誰呢?
還真有人舉報啊?這讓張子明有些意外。
村裏有能人啊?服裝廠剛開工,就有人舉報自己走資本主義道路了。
建廠的時候沒有人舉報,招人的時候沒有舉報,現在開工了,有人跳出來舉報了。
關於舉報人的猜想,張子明不好下結論。
畢竟村子這麼大,不是鐵板一塊。
難免會有人看著眼紅。
即便張子明為村裏做了很多的貢獻。
人心叵測。
走到村頭的時候,二叔在著急的等待。
大多數事情二叔都能擺平。
可是,唯獨這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事情,二叔不敢貿然做答複。
這不怪二叔,任何一個有過往經曆的人,都有陰影。
但是,二叔是相信大侄子的,相信張子明肯定有後手,要不然不會貿然雇傭30個人。
要知道,現在的個體戶是可以雇人的,但是不能超過8個。
關於資本主義的論調裏,8人就是一道紅線。
“子明,你有主意吧?”
二叔焦急但不慌張,相信大侄子。
“叔,放心吧,這服裝廠接著就能開工。”
張子明在辦理手續的時候,早就有所準備。
所以,應對檢查並不害怕。
就是不知道是誰舉報的,這讓張子明很鬱悶,這個人一定要查出來。
不查出這個人來,說不定什麼時候還會給捅一刀。
“叔,來檢查的是縣裏的還是公社裏的?”
哪裏來檢查,很重要。
這次的事情,要麼鬧大,鬧到縣裏去;要麼簡單處理,在公社內部低調解決。
“是公社安排人來查的,了解的情況是有人告到了縣裏,縣裏安排給了公社的人員來檢查。”
二叔做過一些工作,了解了不少情況。
這個檢查有點意思。
人人都知道,張子明跟公社的郭書記和劉副書記關係不錯,所以避開了到公社舉報這個環節,直接舉報到了縣裏。
而縣裏的意思,也有些看不透。
既然都知道張子明跟公社領導關係不錯,怎麼還讓公社自查呢?
為什麼縣裏不直接來查呢?
個體戶雇傭30個人,可不是小事。
把張子明查辦了的話,可是大功一件。
有些事情,張子明並不清楚。
縣裏的一把手是個激進分子,對於包幹到戶、個體戶的政策,相當鄙夷。
二把手呢,是個和稀泥的老好人,誰都不得罪,誰都不支持。
三把手、四把手、五把手的想法都是一樣的,一切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為目標,對於當前出現的一些新現象,願意拿出時間來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