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二哥,說得對。”張子明對於謝振國豎了個大拇指。
隨後又認真的跟兩位說道:
“兩位老哥,我想的是,在左邊這裏,增加一個澡堂子,現在是秋天了,很快就要進入冷天了,咱把這個地方打造成集吃飯+住宿+泡澡於一體的休閑場地,怎麼樣?”
“子明啊,按理說,澡堂子確實很不錯,主要是這個手續上會不會麻煩啊?”蘇大有當然會讚同增加一個澡堂子,隻是擔心手續問題。
尤其他蘇大有是黑貓上岸,對於正規手續問題,格外在意。
“是啊,子明,這手續有沒有問題啊?咱金昌還沒有一個地方同時具有吃飯、住宿、泡澡功能吧?”
謝振國雖然猜到了張子明的想法,但依舊同樣擔心手續問題。
現在是1980年,很多政策都是在摸索中,時而還有反複,個體戶如果把生意做的太複雜了,會不會引來麻煩啊?
畢竟整個金昌地區,可不隻有蘇大有、謝振國他們一夥,萬一要是被舉報有問題的話,那不就白忙活了嗎?
“兩位老哥,請放心,我既然提出這個想法,自然就有辦法解決,我有方案。”張子明眼神堅定的說道。
不就是個營業執照嘛,在張子明這裏不算難題。
當初因為雇傭工人數量的問題,都能狠心一下子注冊4家工廠作為預備,還有什麼其他解決不了的問題呢。
蘇大有和謝振國兩人對視一眼,選擇了相信張子明。
畢竟,這幾個人裏麵,也就張子明有這方麵的關係網絡,不管是金昌,還是省城。
“子明,老哥相信你,那咱再商量一下細節吧。”蘇大有拍了拍張子明的肩膀,信任的說道。
“是啊,三個區域的劃分、人員招聘、進貨渠道等等,這些也不容易。”謝振國扶了扶眼睛,細細的說道。
三大塊業務,每一項業務都需要大量的基礎物件。
比如說飯館,要有穩定的菜、肉、調料等進貨渠道,如果僅靠正規渠道,可以使用的量就太少了,根本就不夠用。
有些菜和肉的需求,還需要親自跑村單獨收購,形成穩定供貨才行。
再比如剛才想到的澡堂子,是需要鍋爐和煤炭的。
煤炭可不是那麼容易弄到的,當初瓶子村磚窯廠作為集體企業,好不容易借助公社的支持,才跟附近的炭廠達成了合作。
現在個體戶的澡堂子,想要大批量用炭,還真需要下點工夫。
三個人又回到了謝振國的地盤,重新圍坐,商量起了具體細節問題。
時間一分一秒的逝去,不知不覺就要到下班點了。
“今天咱三兄弟算是對上想法了,今晚,咱三個再好好喝一頓,今晚上我來請客。”時光漸去,蘇大有看了看時間,摸了摸他自己的大光頭,熱情邀請道。
這也是頭一次跟張子明合作,也是第一次三個人一起商量合作,蘇大有前所未有的開心。
“是啊,難得好機會,今晚再暢快一番。”謝振國也一臉豪氣的說道。
很久沒有這麼暢快的談生意了,上一次還是跟蘇大有合作建築隊的時候呢。
而這一次大不一樣,他跟蘇大有是老相識,跟張子明合作則受益匪淺,張子明很多想法與構想都深深的觸動了他謝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