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展銷會一開場,所有人都是懵逼的。

經過了一個中午,有一大半的參展商都把收錄機帶過來了,也都放起了音樂。

隻是這個音樂,那是五花八門。

除了一些時代特色的歌曲,也夾雜著一些京劇、呂劇、梆子戲等等。

這些人吧,都想學張子明,可惜又沒有獨一無二的音樂。

隻能是學一點是一點了。

隻要有音樂響起,圍著展位的人就多,隻要人多,那就是成果,回去之後的工作總結就好寫了,要是再抓幾個新客戶,那回到工廠就是大功臣了。

隻是,這樣隨意學習張子明的後果就是主辦方生氣了。

工作人員挨個展位下起了通知。

“所有展位都放音樂,噪音太大,要麼把收錄機收起來,要麼把聲音都統一調低。”

無奈,那些有一學一的參展商都調低了音量。

“你看,你把所有人都帶壞了。”譚倩一直盡心盡力,好不容易投空說道。

“主要是他們沒有咱這麼好的歌,你聽他們放的啥,一點都不新鮮。”張子明攤手說道。

“是啊,雖然他們在學,但是咱的頭籌已經拔了。”林雨欣也跟著感慨說道。

這還是林雨欣第一次參加這麼重大的展銷會呢,還是還是作為老板娘的身份,放在以前,真不敢想象。

“上午都是走過場,下午才會有真正的客戶,今下午和明後天才是關鍵,我們得打起精神來。”張子明如是說道。

一點也沒錯。

上午主要是領導和外商一起巡場,外商根本沒有單獨參展的機會。

下午可就放開了,所有的外商、省城來的客戶都自由行動了起來。

所有的參展商也都盯了起來,都想抓一個掙外彙的機會。

看著那些國營廠的展位前都有外商在洽談,張子明心裏羨慕。

國營廠到底是國營廠啊,技術實力絕對是頂梁柱。

不過,張子明的展位前也有兩位客戶,隻是模樣上看去,不是老外。

不過,看上去像是很有實力的客戶。

“你好,我們可以聊聊嗎?”一個有南方粵音的普通話響起。

張子明靈機一動,這口音可不是咱東魯省的。

看模樣,雖然不是老外,但應該也是港商吧?

金昌居然有人港商出現?

聯想到盧衛平書記之前在南方城市待過,張子明心裏有底了。

事實就是如此,眼前這兩位確實是港商,與盧衛平算是好友關係。

年長一些的叫陳家山,家裏產業投資比較廣泛;年輕一些的叫劉立華,是陳家山的助理。

是盧衛平在南方任職時認識的,這次盧衛平搞這個展銷會,也是為了擴大影響,這才邀請了這兩位。

這兩位本來就是給老友麵子,來湊個數的,真沒想到被張子明一個小小的服裝廠給吸引了。

也算是意外收獲吧。

“好啊,我們歡迎來自各地的夥伴。”張子明自信的回答道。

要是換作其他廠家,早就開始卑躬屈膝了。

張子明則是一視同仁。

“夥伴?這個詞用的好啊!”陳家山感歎一句。

“我們跟所有的合作客戶都是夥伴關係,並不是隻看錢。”張子明進一步解釋道。

對於一些大客戶,他們更看重的是合作方的品質,而不隻是看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