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忘仇斁倫,功績丁下,是為罪臣(1 / 2)

“宋仁城,43歲,武襄元年文舉狀元,後任臨安郡守,上任十年,主攻農業刑道,功績乙中,無貪腐結黨、苛待百姓之舉,於水利種業有所建樹,是為良臣,可保留官籍,平調京都,入太學進修兩年。”

“念其文采斐然,筆鋒老練,可擔任文淵閣看守,並進入《大秦時報》編輯部,兼潤筆一職,各部日後可觀其表現,酌情提升。”

漢鼎殿前,早已搭好一座高台。

包旭坐於台前,將眾臣給予的評語彙總,結合東西二廠並錦衣衛暗訪得來的情報,書之成冊,然後著人遞給殿內的陛下,得了“可”字評語,再交給一旁的太監,告知於眾。

毫無疑問,經過如此流程,宋仁城得到了一個公正評語,並且心心念念的文淵閣看守,也美夢成真,喜不自禁,慌忙跪下謝恩。

“陳雲山,39歲,祖籍雲州南城,原臨安城百夫長,後天九重修士,因上月剿匪有功,被郡守嘉許,加為營級,任臨安武備軍副營長,為人慷慨豪氣,多有義舉。”

“但年少時,喜以武犯禁,曾效仿前朝俠客舊事,棒打貪官,懲惡揚善,為民聲張,但不幸遭人挑撥,誤殺小吏良人,獲罪數年,出獄後,洗心革麵,進入軍隊磨礪,麾下將士擁之,甘願效死,是為勇將。”

“軍績丙上,念其忠心為國,戾氣已消,考核判定升為乙下,軍職降為連長,入赤膽旅,俸祿不變。”

陳雲山麵容慚愧,但難免有慶幸之色。

雖從副營降至連級,但好歹保留了官身,且俸祿不變,去的又是蒙帥曾經的心腹軍旅赤膽,說是明降暗升也不為過。

“看來是一同剿匪的兄弟們說了好話,空時需設家宴,好好款待一場!”

想罷,陳雲山緊隨恩主宋仁城之後,叩拜謝恩。

小太監的清朗之音再度響起:

“吉卜,76歲,江南令州生人,東木學院前祭酒吉宇之子,政和三年,進士及第,得前太尉呂高看重,任參知政事,後因江州水災一事上奏,為時任江州郡守辯護,為先帝不喜,貶入臨安,領都尉一職。”

“數年來,不思百姓疾難,不通政事,結納私黨,斥逐異己,屢興大獄,獲罪於帝而不改,貪念權勢,架空郡守,包藏禍心,私自將國朝要事,通報大夏,忘仇斁倫,功績丁下,是為罪臣。”

“即日起,打入大理寺詔獄,三日後斬首,並拆除其族家廟,移其父之墓,發配子女,入密水江軍營,服役十年,重新改造。”

鄙罰之意,震動全場。

下方一蒼髯老者承受不住,當場暈倒過去。

旁人眾人戰戰兢兢,一個都沒敢攙扶,最後還是包旭心有不忍,叫小太監過去扶了一把,等醒了神,不待其狡辯陳情,就有兩個持刀鐵甲,拉了下去。

吉卜自是不願伏誅,苦苦掙紮,言辭懇切,極盡甩鍋之能事,以求陛下寬仁。

可惜嬴霄坐於龍椅之上,壓根無動於衷,甚至還想甩出一把勁刃,結束這家夥罪孽的一生。

既然做了十大家族的爪牙,結了東木黨,怎還如此天真!

沒有株連九族,隻是讓子女重新改造,毀了那個鼓吹家族政績的家廟,已經是他心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