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家的日子,劉金梅不愁吃喝,雖然回娘家這些天餓瘦了一點兒,但到底有些底子。
和她相比起來,劉有糧他們一直挨餓,事實上身體條件並沒有劉金梅好。
隻是劉有糧和劉老太積威太重,劉金梅從來都沒有想過反抗。
如今這突然一爆發,劉金梅才發現,原來劉有糧和劉老太早就老了,已經打不動她了。
而劉金貴和他媳婦這些年被劉老太慣得肩不能扛手不能提,自然也不是常年幹農活的劉金梅的對手。
當天老劉家相當的混亂,最後甚至可以用一片狼藉來形容。
但是老劉家自這一天之後,便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爭論。
因為老劉家再沒有一個人,敢忤逆劉金梅的話。
第二天劉金梅帶著劉有糧和劉老太一起去瑞東鎮鎮衙門買地瓜和土豆的種苗。
兩天後,老劉家便將自家那十畝田裏的粟米全都拔了,全都種上了地瓜和土豆。
值得一提的是,老劉家從來都沒有下過地的劉金貴和劉金貴的媳婦這一次也沒有當閑人。
一人當著鋤頭一人挎著籃子,在地裏和劉有糧、劉老太他們一起種地,一天都沒落下。
這一年秋收的時候,瑞東鎮的老百姓再不像往年那樣愁苦。
看著一堆一堆的地瓜和土豆,每一個人的臉上都是喜悅的笑容。
與瑞東鎮的老百姓們一樣高興的,還有關安洲的老百姓。
時斌運去的那四十萬斤地瓜和土豆,慕謹並沒有全部送去戰場。
還有一些被他留下來做種,在關安洲選了數十個試驗點,試驗種植。
秋天的時候,雖然各地的產量有差異,但都算是豐收了。
與之相反的,三王的地界上,別說豐收,就連欠收都說不上,絕大部分都是絕收。
本來打仗老百姓就活得夠難了,結果還是遇上天災,老百姓們更是活不下去。
漸漸的,不知從哪裏起來的流言,說是三王起兵謀反,觸怒上天,所以才降下天罰,讓糧食絕收。
三王為了一己之私發動兵變,受罪的卻是封地的老百姓。
老百姓對三王的不滿,在這個秋天達到了高潮。
而這些留言也隨著一封封家書傳進了三王的軍中。
一口就喝完了手裏沒有幾粒米的雜糧粥,李三一腳踹飛了腳下的石頭。
“媽的!這日子什麼時候是個頭啊!”
蹲在他旁邊的崔久也往地上啐了一口,“當年老子來當兵就是為了吃一口飽飯!現在呢?被說飽飯了,連他媽一碗粥都他媽清湯寡水的!”
將沉在碗底的半粒米用手扒拉到碗裏,從來寡言少語的賴亮也開口了。
“唉!這兵當得真他媽沒意思!還不如回家種地呢!我弟弟他們在老家種地,最起碼能吃飽飯!”
聽見賴亮的話,李三撇了撇嘴。
“可拉倒吧!沒聽說嗎?因為王爺發兵造反,老天爺生氣了,這一年都沒下過雨,糧食都絕收了。種地的也得餓肚子!還不如咱們出來當兵的呢!”
李三的聲音不小,蹲在一起吃飯的幾人都聽見了。
因為平時關係挺好的,李三還曾經在戰場上救過崔久的命。
聽見李三這麼大聲說這事兒,崔久趕緊拽了拽李三的褲腿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