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說吧,”易思北緩緩道來,“在我的中學,有一句關於路之航的名言,‘老天還是公平的,路之航的競賽成績有多好,他的社交能力就有多差’。”
肖萌知道,在別人背後打聽小道消息非常不好,但易思北的這句話的概括能力太強了,她再也控製不住自己對路之航的好奇心,忍不住加入了談話。
肖薇問妹妹:“他的競賽成績到底有多好?”
“是這樣的……”
肖萌對姐姐做了科普。
和路之航認識後,她下意識地開始關注和他有關的消息,從各個渠道獲知了路之航的彪悍履曆。路之航就讀於師大附中——這是一所在全國都極其有名的超級重點中學,學生成績和水平傲視全國各種高中,連提起名字大家都會肅然起敬。肖萌和肖薇就讀的榕城外國語學校,在當地也是難得的一所好中學,每年能有那麼二三十個學生升入京大華大,還有那麼兩、三名學生能參加五大理科競賽的全國決賽——但和首都師大附中依然完全不是一個檔次的。
師大附中是一個牛人成群的集體,但路之航在這裏也是大神中的大神了,他是雙管齊下的那種競賽生,初中開始就在數學聯賽獲獎;高中更是成績斐然,在全國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和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都拿過國家一等獎,早早就預定下了保送資格。
肖薇倒吸一口涼氣:“每年也隻有四五十人能拿到國一吧?在我看來,能拿到一個國一已經很了不起了,兩個?感覺已經超出了普通人的理解範圍。”
易思北很感慨:“是的,真的非常非常厲害。我們當時也對他很好奇,我一個朋友——也是參加競賽的,和他聊過,發現他和普通人不太一樣,似乎天生能理解數學裏那些抽象的概念,甚至可以心算六位數的乘法。”
“這麼厲害?!太天才了吧!”
“他的偏科也十分明顯。與此相對的,他文科成績很差,語文曆史政治常年徘徊在及格線上下,化學也不怎麼樣——如果他參加高考,絕對上不了京大華大的。”
肖薇心有戚戚:“每次聽到這種案例,都覺得通過競賽選拔天才是應該的。”
肖萌的關注點則在另一個方麵上:“師兄為什麼沒有參加國際數學奧賽?”
“因為我們的中學的數學競賽水平更好。”
“啥?什麼意思?”肖萌沒懂。
易思北耐心地為肖萌解釋:“根據他的成績,他可以同時進入數學和信息的國家集訓隊,老師也認為他的能力可以兼顧兩門競賽。但現實原因讓他不能這麼做。入選集訓隊就等於保送,保送名額都很珍貴,他一人獨占兩項名額很奢侈。我校在信息競賽上不算強,人才儲備少,沒有任何替補。但數學競賽不同,優秀學生很多,如果路之航退出數學競賽,其他人就可以補上數學集訓隊名額,保送的人就可以多一個——畢竟學校也要從大局考慮。”
肖萌發自內心地覺得大神身上的光環更加閃亮了。
“那他自己呢,想參加哪個競賽?”
“他到是無所謂——很平靜地接受了勸說。可能他內心也想參加信息競賽,畢竟他大學也是學的計算機科學係。”
肖萌認同這個判斷。這話題眼看著越來越偏,肖萌把話題拉回來:“易師兄,你剛剛說路師兄奇怪,到底指的什麼?”
“你和他打過幾次交道?都聊了什麼?”易思北沒有直接回答,反問肖萌。
“有那麼幾次,我向他請教編程方麵的問題,他都很快地解答了。”
“你和他說過別的話題嗎?”
“……嗯,”肖萌仔細想了想,“幾乎沒有。”
“這就是他的問題。他隻喜歡數學和編程、或許還有點機械和電子,如果是關於這方麵的問題,他不介意和人聊一聊,雖然聊天方式一般人也不太習慣,他那直接的說話方式很打擊人;如果是他興趣範圍外的話題,他很難和人流暢的溝通,至少中學階段他就是這樣。”
肖萌本想下意識地維護師兄,但轉念想起路之航對ACM女隊的態度,不由得啞口無言。
“你被他打擊過嗎?”易思北笑問。
肖萌無奈道:“是吧,但我覺得他是無心的,這是他的說話方式。”
肖薇問易思北:“他怎麼打擊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