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1 / 2)

兩人閑聊到現在,肖萌這才想起問路之航來書店的理由。

“我來買小提琴演奏的書。”

“小提琴演奏?”

肖萌一愣,才注意到路之航腳畔的購物籃裏放著四五本書,全都是提琴相關的,比如《實用小提琴演奏法》《小提琴指法概論》等。

肖萌問:“師兄你在學小提琴嗎?”

“我正在參與的實驗需要用到小提琴演奏的知識。”

“是智能技術實驗室?”肖萌吃驚,連忙反問。

路之航略一點頭。

記得社團活動的時候,王聰曾經說過路之航是在智能技術實驗室跟著沈泓教授做實驗,華大信息學院有三個個國家級實驗室,智能技術實驗室就是其一。

“你們是用人工智能拉小提琴?”

路之航看她一點,沒有否認。

肖萌現在的生活圈和學術圈太遠,不由得深深感慨:“你們在挑戰這麼難的課題啊。”

“如果課題簡單,那就太無聊了。”路之航簡短的回答。

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卻展現了讓肖萌高山仰止的境界。

“我記得,好像有國外的團體隊也做出過會拉小提琴的機器人?”

“是有。但演奏水平不合格。”

路之航說得一點都沒錯。在棋類領域,人工智能已經戰勝了世界上最好的棋手;在藝術領域,人工智能也不甘示弱,不少團隊都在致力於讓人工智能來進行藝術創作或者進行藝術表演,比如寫曲譜、演奏鋼琴等等。

借助機器學習和神經網絡,在鋼琴演奏領域,人工智能的演奏能力已經可以達到世界一流水平——這不算奇怪,鋼琴屬於鍵盤樂器,手指下去就是一個標準音,人和機器彈下去沒有差別。去年國外某個著名的團隊就做了一雙機械臂來演奏鋼琴,為了擴大知名度,團隊以重金邀請了著名的年輕鋼琴演奏家陸以則和機械臂比賽,在這場雙盲測試中,兩千多觀眾(包括音樂評論家)的數據證明,至少在鋼琴領域,機械臂已經可以做得不比人差。

但操縱機械臂演奏鋼琴和演奏小提琴不同。

小提琴演奏的每個音都要去找音準,不像吉他那樣有定音的檔子可供手指順弦摸音,至少截至目前,人工智能演奏小提琴和當今世界上的一流小提琴演奏家之間還有著相當大的距離。打個比方,在人工智能的領域,你讓一個機器人拉小提琴和彈鋼琴的差別就相當於讓人工智能下圍棋和五子棋的差別。

然而,正因為難,所以更需要科學家的挑戰。

肖萌不由得有些熱血沸騰,沒想到華大的智能技術實驗室有如此大的雄心壯誌。

肖萌興致勃勃地問:“師兄,那你們團隊準備怎麼實現小提琴演奏?用機械臂?”

要讓人工智能演奏音樂有兩個方向:一個方向就是用電腦直接模擬出樂器的音色,編排出精確、完整的音準和節奏,這個技術倒是比較成熟,技術儲備也比較多,比如現在很多的軟件都可以直接讓電腦模擬出鋼琴的聲音,隻要輸入樂譜就可以演奏;另一個方向就是用機器設備來演奏樂器,比如鋼琴,小提琴,架子鼓等等。後者明顯要難得多,因為會涉及到大量的機械、自動化、電子傳動方麵的許多知識。

路之航點點頭:“對。”

“那有太多問題需要克服了。小提琴大概是所有樂器裏最難演奏的樂器了,”肖萌深有同感,“影響小提琴演奏的因素太多了。比如手指的起落,運弓的速度,應該用多大力量把弓壓在弦上,手在指板上顫動的速度與幅度,還有左手揉弦的功夫……”

路之航看著她,淡定的眼神中出現了一點不尋常的光澤。

“你會拉小提琴?”

剛剛肖萌的問題他完美的反彈了回來。

肖萌點頭了又搖頭:“小時候是學過一點點,但我在這方麵真的沒有天賦,拉了兩個月還跟鋸木頭一樣,隔壁鄰居都差點來投訴了。我姐姐比我強一些,堅持的時間久一些。不過,我有一位朋友小提琴拉得非常好,因為常常看著他拉小提琴,所以知道一些小提琴演奏的知識。”

路之航問:“你朋友小提琴拉得非常好?”

“當然,他的小提琴演奏技術非常非常棒的!”肖萌說,“他拿過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賽的金獎……你知道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賽嗎?”

“不知道。”

路之航回答得十分幹脆。

“這樣啊,其實不知道也沒什麼……”對古典音樂圈來說是常識,但確實離普通人有著相當程度的距離,肖萌也沒在解說上下功夫,“簡單來說,是國際上三大小提琴比賽之一,很重要的比賽,大概相當於計算機界的青年圖靈獎。”